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揭秘网贷骗局“三宗最”

2019-10-28 11:41:53 来源:福建法治报

 

最憋屈的骗局:正规平台借钱转给骗子

10月9日,正有贷款需求的徐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有信贷款业务员”的电话,对方称徐女士之前在网上提交的贷款申请没有获得通过,询问她是否有考虑申请自己公司的贷款。想到自己确实有在其他网贷平台填过申请,且自己信用卡还款日期也快到了,手头吃紧的徐女士便向对方提出贷款20000元的申请。

随后,“业务员”让徐女士添加“操作员”的微信,进行具体贷款业务申请。添加成功后,“操作员”让徐女士下载一款贷款APP,让其直接在上面申请贷款。当徐女士按APP上的指示成功贷款到8000元后,“操作员”却称:“是我们公司的后台操作,才让你这么快就贷到款的,所以你要交10%的返点费给公司。”

徐女士并不知道,自己申请贷款的App是正规网贷平台,是依据徐女士提供的身份材料向其放款的,根本不存在“后台操作”的情况。就这样,被蒙在鼓里的徐女士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800元后,才将8000元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中。

随后,徐女士又收到“操作员”的信息,称为了后续贷款操作,徐女士要把8000元转给自己,“公司走个程序,事后会返还”。想到自己还需要12000元的资金,徐女士便把刚提现的8000元转给“操作员”。转完不久,徐女士便发现自己被“操作员”拉黑了。

“徐女士遭遇的骗术中,骗子借用正规贷款平台作为自己的行骗工具。”民警分析,这类骗术比较新颖,受害者在平台成功贷款之后,骗子便谎称是自己公司“后台操作”才能成功、快速贷款,并以此为由向徐女士收取“返点费”,接着骗子便利用受害者想贷更多钱款的心理,编造“走程序、做流水”等借口让受害者把自己贷款所得转到骗子的银行卡中。

分析:受害者以男性居多 骗术有两个“共同点”

据厦门警方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网络贷款诈骗占到总案件数的24.9%。从性别上看,受害者以男性居多,占到近七成;从年龄上看,20-40岁的年轻人群占79.7%;从职业上看,个体户、无业人员占到近半数。

警方分析,以往此类骗术中,骗子多以能提供无抵押贷款为名在网上弹窗广告、QQ群发布虚假信息,寻找急需用钱的人群作为目标实施诈骗。而今年以来,骗子从“广撒网”式诈骗变为“点对点”式诈骗,即主动联系那些有资金需求的受害者,除了像周先生遭遇的骗局那样,骗子直接以缴纳“保证金”“资金流水”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外,骗子可能会让受害者下载指定的贷款APP,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诈骗的欺骗性,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取受害者的更多个人信息,为后续的诈骗提供基础。随后,骗子会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号转账汇款或通过获取受害人手机捆绑信息和验证码将受害人卡内钱财转走。

警方在梳理网络诈骗警情时发现,此类骗术出现了两个共同点:

1、大多数受害者均有主动申请贷款经历。经回访大量此类案件受害者发现,现今的网络贷款诈骗警情中,多数受害者接到网络贷款诈骗电话之前均有主动在平台、APP填写贷款申请。据警方推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到网贷申请人的个人信息,从而拨打受害者电话实施“点对点”式诈骗;

2、“放款前缴款”的款都转到个人账号。据民警统计,此类案件中,除了受害者在骗子的“引导”下,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短信报给骗子从而导致个人银行账户内资金被转走的情况,其余骗子向受害者提供的银行账号均为个人账号。如果骗子自称的贷款公司确有贷款资质,也不存在将资金转到个人账号的情况。

在此,厦门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确实需要贷款,尽量通过银行等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办理贷款时,预付利息和“保证金”“保险费”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贷款规定的,当对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资金时,要特别警惕,防止受骗,否则越“贷”越缺钱。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孙妍 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