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开学季,警惕这些诈骗陷阱!

2023-02-23 16:05:40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3日讯   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层出不穷,受骗群体呈多元化特点, 其中,针对教师群体的诈骗案例也有不少。一起来看看发生在我省的多起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一)刷单返利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微信、支付宝等信息传播渠道向外发送“网络兼职”广告,待受害人添加留在广告上的微信或QQ后,以刷单返还佣金为由,诱骗受害人多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

2020年10月,漳州某学校教师杨某报警称其通过手机微信添加一个陌生人为好友。对方以代为刷单返还佣金为诱饵,先是让杨某下载正规的“某某商城”APP,麻痹杨某在该APP下了一笔26664元的订单。接着对方引导杨某输入支付宝的付款密码,成功扣款后,对方又称杨某“操作失误”,并让杨某添加一个昵称为“某某商城售后小张”客服的微信,办理退款。至此,杨某完全陷入骗局。该客服称杨某必须转账“走流水”,才能一次性返还佣金和本金。杨某又向对方指定账户分别转账39999元和13567元,这些私下转账的钱全部被骗。

(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以及QQ、微信、抖音、陌陌等网络社交媒体渠道与受害人建立信任,然后诱导其观看投资黄金、期货、股票、虚拟币直播,并安装指定的投资理财APP虚构投资平台和环境,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往指定平台汇款投资,待受害人没钱继续投资时,不法分子拉黑受害人并关闭平台,造成受害人被骗,此类诈骗往往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典型案例】

2022年7月,三明某中学一教师报警称其QQ被一个陌生好友拉进一个QQ群,进群后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观看直播。群内的一个QQ好友添加了其QQ,告诉其有个软件可以购买新股,赚钱的几率非常高。接着,对方将其QQ账号拉进另外一个QQ群,扫描该QQ群的二维码,下载了“某某证券”手机APP,其注册登录后,对方以购买股票可以赚钱为由,让其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其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后被骗走162.48万元。

(三)冒充正规电商客服诈骗

诈骗手法:不法分子先是利用“+、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座机号码”等固定电话或手机冒充正规电商客服,声称受害者某电商白条或金条账户有问题或贷款额度需调整等,如不及时处理将影响其征信,给受害者制造心理恐慌,诱导受害者一步步落入不法分子设好的陷阱。

【典型案例】

2022年11月,福州某中学教师陈某接到自称是某正规电商客服的电话,称如果不解绑该电商白条会影响征信,并发来一个网络链接。由于陈某身为教师,很看重个人征信,自己也确实是该电商白条用户,所以接到电话后就信以为真。陈某点开链接后进入自称是银联客服的对话框,按照对方引导从指定的贷款平台借出26万元钱款,再汇入诈骗团伙指定的银行账户,导致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