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律师解读硅胶人脸面具热销背后涉及的法律风险

2024-07-05 12:14:4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现象三:不法分子利用硅胶人脸面具作案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光明网》《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均报道了不法分子戴着硅胶人脸面具易容盗窃的相关案例。

其中,据《光明网》报道,6月5日上午9时许,江苏徐州铜山公安分局利国派出所接到报案,辖区多个农户家遭遇盗窃。其间,嫌疑人为盗窃作案作了充分准备。在实施作案时,嫌疑人往往会穿着网上购买的电力部门工作服,一旦遇到受害人返回,便谎称自己是电力检修人员,伺机迅速逃离。嫌疑人身上还携带从网上购买的硅胶面具,预备随时“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

经初步查实,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该嫌疑人已被刑拘。

疑问: 不法分子利用假脸进行作案,商家、平台是否承担责任?

律师解答

冯礼桉律师:平台和商家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或违反市场管理规定,而如果售卖的硅胶人脸面具被用于非法目的,比如从事诈骗、盗窃身份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则平台和商家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目前,暂无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商家审查用途。至于电商平台,则应根据《电子商务法》第83条的规定,对其未尽审核义务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应责令停业整顿,并处罚款。

现象四:商家销售的所谓硅胶面具实为纸质面具

在某大型网购平台里,多家商家写着硅胶面具,而评论中不少消费者大喊“骗子”,称收到的是一张硬纸皮。

疑问: 商家行为是否构成欺诈?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律师解答

谢裕霖律师: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五条及第十六条的规定,认定商家欺诈应当符合3个要件:1.商家主观有欺诈的故意;2.商家给予欺诈的故意作出的虚假陈述或者隐瞒商品真实情况;3.消费者因此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若商家明知其售卖的商品材质非硅胶制作,仍向消费者虚假宣传,致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购买该商品。商家的行为完全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以及该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消费者网购在遭遇“货不对板、图文不符”时,应保存好购买商品的交易记录、商品照片、购买前与商家确认的聊天记录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商家反馈,寻求解决。如果商家不履行相关责任,消费者可向网购平台申诉,或拨打12315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建议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高仿面具生产销售,但其存在的危险不容忽视。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明确硅胶人脸面具的制售和使用规范,将硅胶人脸面具列入特殊商品行列,并对其生产、销售、购买各个环节实行备案制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如,生产厂家需具备特殊商品生产资质,对所生产的硅胶人脸面具建立档案,标注独立的身份信息。在销售时,要求购买者进行身份登记,并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如此一来,一旦发生犯罪或有犯罪嫌疑时,警方可及时溯源追查,从而在保障硅胶面具用于艺术作品创作道具、娱乐等合法需求的同时,降低硅胶面具被用于侵权违法行为的风险。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及公安机关需提高重视、强化监管,依法查处利用硅胶面具侵权违法行为;电商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商家要合规经营,谨防沦为不法行为的帮凶。

同时,也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硅胶人脸面具法律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