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稀缺人才”原是骗子

2019-07-29 12:26:22 来源:福建法治报

“李逵”发现信息被冒用

“李鬼”已收走5万“定金”

7月19日,张先生在网上提交的“李明”注册信息通过审核,便马上开始着手处理“李明”的入职手续。可这时,他接到一通来自另一名李明的电话,对方称自己在浏览网页时,发现身份信息被注册到张先生公司,可自己并没有与张先生的公司合作。

一头雾水的张先生添加了这个李明的微信,并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令张先生傻眼的是,视频里的这个李明与自己收到的证件上的照片是同一个人。李明告诉张先生可能是有人冒用了自己的信息,张先生很可能遇到骗子了。

张先生赶紧联系收了5万元“定金”的“李明”,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对方了,这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目前,警方已经对案件作进一步侦查。

网络应聘可能被骗

招聘员工也要当心

“招工诈骗算是比较常见的骗局。”民警介绍,在此类骗局中,嫌疑人会通过网络、短信打着“高收入、免试录用”等诱人幌子,吸引有求职、应聘需求的受害者注意,一旦受害者主动联系后,嫌疑人会以入职先缴纳“服装费、培训费、体检费”等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汇款。

而张先生遭遇的招聘骗局中,区别于以往的招工诈骗警情,嫌疑人一方面利用受害者急需用人的心理,事先在网上了解到受害者需要招聘的人员要求,并把自己包装成符合受害者要求的应聘者,甚至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或直接找到中介公司“推荐”自己;另一方面,还提供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具备相关工作的“资质”,提高欺骗性,让受害者放松警惕,从而实施诈骗。

“据张先生回忆,他就是看到了‘李明’寄来的那些证明材料,才完全信任了对方,并答应了对方先付定金的要求。”民警说。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群众,求职应聘要通过正规渠道,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要通过正规的中介公司进行,并且最好能当面签订劳动合同,在涉及转账汇款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对待。此外,市民群众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本报记者 叶蔚蓉 通讯员 洪恒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