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血样保存了25年,只为这一天!
命案积案像一块石头,压在被害人亲属的心头,不管过去多少年,凶手不明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们;命案积案像一块石头,压在所 有参战民警的肩头,不管岗位变换多少次,一份未完成的使命一直铭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年代久远的陈年命案,被时间的尘埃一层层覆盖。然而,有那么一群人,执着拉住时间的缰绳,定要揭开案件的真相。在将乐县, “全国文物安全卫士”、革命烈士廖国华的家人终于在25年后等到了真相大白的这一天。 2020年7月6日,廖国华烈士家属给将乐县公安局送去锦旗。
廖国华同志烈士证明书 行凶杀人 将乐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县,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将乐县博物馆是一座百年老屋,青砖墙面,大青石地面,给人一种庄严神秘之 感。1995年,博物馆副馆长廖国华被杀,震惊中央。直到现在,在博物馆里行凶杀人的案件还是全国罕见。 陈永贞是案发后将乐县公安局第9任局长,他说:“‘云剑-2020’行动提供了良好契机,使这起案件在25年后成功告破。最要感谢 的是案发第一时间参战的民警,特别是当时的法医路闽泉。正是因为他们细致的工作,才给这起案件的破获提供了可能。” 廖国华是土生土长的将乐县人,从19岁起先后在18所山村学校任教,多次被县、乡评为先进教师。1986年,组织安排他担任将乐县 博物馆副馆长,这一年他46岁。至今,人们还记得他到任后立下的“人在文物在,我与文物共存亡”的誓言。 那时候,博物馆人少,缺乏物防技防设施,廖国华经常在博物馆值班,基本上没在家过过春节。1995年7月5日,廖国华在博物馆守 夜。6日早上,工作人员一走进博物馆就发现地上有血迹,之后看到廖国华倒在内天井处,身边是一大摊鲜血。8时30分,将乐县公 安局接到了报警。 第一个进入现场勘查的民警是郑继伟,当时他刚刚从刑警大队调到治安科工作。接到立即出现场的电话时,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将乐县公安局,他算是最有经验的痕迹检验民警,这个现场非他不可。他神情凝重地走进博物馆,发现从边门到大厅,再到值 班室,墙上、地上到处都是血。廖国华如同一个血人,身上刀伤很多。地上有两副眼镜,一副是廖国华的,另一副推测是犯罪嫌疑 人的。地上还扔着几把十分锋利的锯片。“我的第一反应是搏斗很激烈。”为了给照相、法医、侦查民警争取时间,他快速划分出 保护区域和可步入区域。 路闽泉是当时将乐县公安局唯一的法医。接到出现场的通知,他提起检验箱就往外边跑。博物馆离公安局很近,跑步过去只要两三 分钟。“现场的血实在太多了,地面、墙上都是喷射状、挥洒状血迹。”他对尸表进行了仔细检查,看到廖国华的伤口很多,主要 集中在头面部、躯干部、手部,十分零乱。路闽泉当了10年的法医,出过多起命案现场,这一起让他的心情格外沉重。眼前的廖国 华,身中31刀,从口部到耳边被割了一条大口子,右颈动脉被割断,心脏被扎2刀。 这时候,他听到有人说:“经过认真清点,馆藏文物、标本安然无恙。”他的眼前模糊了,对廖国华肃然起敬。馆藏的1000多件文 物没有丢失,闽西北仅有的一件国宝宋代鸡首壶安然无恙。 由于案发时下雨,加上地面条件不好,现勘人员只提取到半枚血足迹,不具备鉴定价值。虽然现场搏斗的场面很大,可现勘人员没 有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那个年代,指纹是刑侦技术的“第一把交椅”,它可以起到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作用。 路闽泉竭尽全力把尸体检验工作做得细之又细,并且对现场提取的血样进行了ABO血型检测,结果发现两种血型,被害人廖国华是A 型血,嫌疑人是B型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除此之外,他似乎做不了更多的事情。但是,他下意识地认为,他还可以再多做一些 事。他说:“看到廖馆长牺牲得那么壮烈,我就想要多提取一些东西。当我听说没有提到指纹和足迹后,就想多提一些血样,为破 案增加一点希望。” 木门槛上有血,路闽泉削下来薄薄的几片老木头;草叶上有血,他就小心翼翼地把草叶摘下来;瓦片和地面上有血,他就用纱布蘸 取。回到检验室,他把提取到的十几份检材妥善处理,木片、草叶放在安全的地方晾干,之后先收进牛皮纸袋,然后套上一个塑料 袋,最后装进一个大信封,写好标签。“我们那个年代,都是靠的一些土办法,牛皮纸防潮,塑料袋防水、隔离空气。” 经过现场勘查,警方判断犯罪嫌疑人翻墙进入大院,从边门钻洞撬锁进入将乐县博物馆大厅。从大厅往展厅走的过道是一座天井。 副馆长廖国华的尸体就在这里,这里也是打斗最激烈的地方。地上有廖国华使用的警用手电筒。由于打击力度大,手电筒头部已经 扭曲。地面血量很大,墙面上有下滑状血迹,地面和草叶上有滴落血,警方由此判断嫌疑人很有可能在打斗中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