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区法院创新举措破解案多人少难题
“两驱四化”造就“芗城速度”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9日讯 2010年收案6547件,2015年收案15057件,增幅129.98%。时间在变,收案数也在增加,不变的是漳州市芗城区法院人员不足的现状。对芗城法院来说,最大拘囿就是:案多人少的现实困境。 如何解决“案多人少”的难题?这成了摆在芗城法院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该院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推出“两驱四化”新举措破解困局。一线人均结案数从2010年的51件,上升到2015年的177件;2016年1至10月,人均结案数已达到169件,同比增长398.04%,打造出了响当当的“芗城速度”。 “速度既是效率也是力量,系列举措的推出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形态——同样的人办更多的案件,却更轻松。”在谈及新举措带来的改变时,该院院长吴炎成告诉记者,“‘芗城速度’就是在合理、科学的机制下实现办案超越极限。” 创新驱动—— 审判工作的内驱力 今年10月21日上午8时左右,赵老伯带着相关材料来到芗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起诉。登记立案后,赵老伯的案件于当天上午9时许,被分配至小额案件审判庭。收案后,小额庭送达人员在第一时间联系被告温某,并通知温某到法院领取相关材料。送达过程中,工作人员向当事人了解案件情况,对纠纷进行初步化解。 当天10时许,赵老伯案件到了经办法官手中。在了解案件情况后,法官当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11时许,双方签署调解协议,被告同意当庭支付拖欠的借款。至此,一起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不到4个小时就结案,并且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能如此快速、高质量地审结案件,要得益于芗城法院不断创新探索审判工作的作风。2012年,该院重新整合调解速裁组,成立小额案件审判庭,系漳州市法院首家试行繁简分流、简便快捷的办案方式的基层院。对芗城法院来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院以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来改进降低审判执行工作效率的诸多限制因素,有效提升了审判执行质效。正是有着创新的基因,芗城法院才打造出了多个第一:全国基层法院第一个涉台案件审判庭、全省第一个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全省第一个小额案件审判庭、漳州市第一个速裁组、漳州市第一个案件风险全程评估系统…… 该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让该院的审判工作提质又提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典型驱动—— 榜样力量的牵引力 在芗城区东园社区的黄志丽法官工作室,每周三,民一庭几位法官都会到这里值班。在这里,他们接受社区、群众的咨询和求助。这天,刚进工作室的陈志荣法官就接到社区居委会的反映。原来,张某家住在林某楼下,因卫生间老旧问题,发生漏水,张某为此找居委会协调,并与林某发生了纠纷。 接到反映后,陈志荣立即到张某家里进行了解,并组织双方到林某家里调解。经努力,双方达成和解,林某也表示愿意对卫生间进行修缮。“法官们每周都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也愿意配合。”从林某的话中,不难看出,黄志丽法官工作室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黄志丽的典型引领,让我们心中有一个标杆,大家也更加有干劲。”陈志荣告诉记者,随着黄志丽这一典型人物的树立,芗城法院掀起了向典型学习的新热潮,对该院干警办案热情和效率有了积极的影响。该院以身边重大典型——“时代楷模”黄志丽为标杆,通过审判业务技能竞赛、巾帼文明岗、党员先锋岗、到“黄志丽法官工作室”轮岗锻炼等活动,搭建起了“比学赶超”平台,为审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全省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沈全国、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黄东标、全省法院系统办案标兵杨建竹……借助典型的力量来牵引,芗城法院陆续涌现出许多“黄志丽”式的优秀法官,也为该院荣获全省十佳法院、全省优秀法院、全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