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妈妈:用爱心照亮失足少年回家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5日讯 她,年轻时教书育人替中学生授业解惑,退休后春风化雨为失足少年重塑价值观。怀揣着想为社会多做点事的满腔热情。2006年,她加入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爱心家人”队伍,用爱心的光芒照亮10余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回归之路。2012年,成立“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她先后参加了280余次合适成年人工作,让那些漂泊心灵找到了可依靠的港湾。她叫曾美华,今年74岁,许多干警和受过帮助的失足少年,都叫她--曾妈妈。同时,她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江北区“综治特邀委员”。 “叮”! 微信来了一条信息!6月6日,正在重庆市江北区富力海洋社区“曾妈妈爱心工作室”为下周去社区讲课准备资料的曾美华打开手机,信息是曾经的帮教对象戴思寒(化名)发来的:“曾妈妈,在吗?好久没有跟你‘摆龙门阵’(意为聊天)了哦!”信息里还附了一张戴思寒和丈夫和孩子的全家福。 “你看她现在好幸福,我们每周都要视频聊天哟!”曾美华看着照片,想起2006年第一次在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见到正在服刑的戴思寒改造表现不好,情绪低落的样子,后来,曾美华一次次与她交流谈心,帮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如今,戴思寒刑满出狱,还在外地找了工作,成了家,生了孩子。曾美华打心眼里替戴思寒感到开心。 江北曾妈妈:与“问题成年人”交流 江北曾妈妈:赠送葫芦丝 春风化雨润心田 “爱心家人”让失足少年有了盼头 2006年,曾美华从蜀都中学退休,但是她一直很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他们小小年纪为什么要去犯罪?还有些人刑满释放后不知悔改继续犯罪,都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在曾美华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让她有了去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寻根究源的想法。 2006年底,曾美华看到报纸上为未成年服刑人员征集“爱心家人”的消息,便报了名。当时报名的有22名志愿者,他们都与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里的“三无”(无监护人、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服刑未成年人一一结对。而戴思寒就是曾美华当“爱心家人”后的第一个帮教对象。 “第一次走进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见到她时, 我从她眼里看得出来她很渴望有个‘爱心家人’。”曾美华回忆,当时她给戴思寒的“见面礼”是一个拥抱,还有两条毛巾。 这些细节让戴思寒心头一震,因为之前从来没人当她的“爱心家人”,当她晚上想念妈妈时,只能紧紧抱着枕头流泪。所以,曾美华的到来,对于戴思寒来说是希望和惊喜。管教民警问她是称呼曾美华为“嬢嬢”还是“老师”,或者“妈妈”时,戴思寒脱口而出:“我就叫她曾妈妈,她让我的生活有了盼头。” 后来,曾美华每个接待日都会去看望戴思寒,随着去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次数增多,帮教对象也在增加,曾美华的热心与爱心在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传播开来,管教民警和其他服刑人员都叫她“曾妈妈”。 当时,戴思寒因毒死母亲及祖父母获刑已经入狱6年,长期情绪不佳,表现也不好。可自从曾美华与她结对后,除了平日里给戴思寒送去衣物外,还给她以简单轻松的方式讲解人生道理,鼓励她从怨恨和后悔中走出来,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就这样,戴思寒渐渐开朗起来,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改造也更积极,表现越来越好,多次获得减刑。戴思寒想参加自考,曾美华不仅承诺为她缴报名费、购买课本及辅导资料,还和干警始终不渝地帮助与鼓励她,使她能坚持8年,到出狱时自学成功考过了11科。出狱那天,曾美华如约去接戴思寒,引导她回归社会。 “在我人生中最无助、最孤独的时候,感谢曾妈妈陪我度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戴思寒不仅重新走上了人生正轨,还在外地找了工作,觅得佳人,并邀请曾美华赴现场见证她的婚礼,深情感谢曾美华的一路陪伴。 “她现在活得幸福,就是我最想看到的。”曾美华说,至今,戴思寒还每周通过视频聊天与她保持联系,拉家常、诉心声,与亲人无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