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记者假扮“人贩子” 轻松拐走孩子

2017-07-27 10:57:13 来源:福建法治报

场景4

●地点:泉州市区某书法培训机构门口

●时间:7月23日16时

●人物:晓楠(化名) 女 7岁

(测验记者 瞿凌)

晓楠一个人在培训机构门口等她父母

下午4时许,小朋友们陆续下课。10分钟后,只剩晓楠一人站在与父母事先约定好的路口。

记者:“你是晓楠吗?”

晓楠:“是啊!”(对记者能准确叫出她的名字,表情惊诧。)

记者:“我是小王叔叔,记得吗?”

晓楠:“我不认识你。”

记者:“我去你家玩过的。”

晓楠沉默。

记者:“是这样的,你妈妈说今天学校有些事情,要晚一点来。她让我接你去肯德基,边吃边等她。”

晓楠:“你有我妈妈电话吗?”

记者:“有啊,我们是朋友怎么会没有电话呢?”

晓楠:“那你打一个电话给她。”

对于孩子的要求,记者无法达到。

记者:“我才刚和你妈妈通过话,没事的。”

记者刚想伸出手钩住晓楠,她立即扭头跑回培训机构。

据晓楠家长吴先生和齐女士介绍,他们从小就告诉孩子,在街上遇到陌生人,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在现场通过电话来确认。而平时在接送环节,他们反复强调如果不能接,一定会提前告知她,除此之外的陌生人都是危险的。

永春市公安局达埔派出所民警苏庆山:

晓楠虽然在遇到陌生人时表现出害怕,但她的安全意识比较强,通过电话求证最终躲过“一劫”。在此,提醒家长要从小培养孩童安全意识,教会其辨认警察、保安等警护人员,尽量避免陌生人帮忙照看孩童。

手记:测试的4个孩子中,有3个孩子很轻易地相信陌生人,并跟着离开了。这样的测验结果不免令人担忧。相信“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是每个孩子都听过的话,但为何在真实情况里,却失效了呢?究其原因,应该是儿童安全教育过多依赖口头教育,缺乏真实场景模拟实践训练。希望每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更走心地运用多种教育模式,让孩子产生深刻印象,切实增强防拐意识。 (注:本次测验,均经过孩子家长同意。)

(本报记者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