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2017年厦门市平安建设工作侧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8日讯 对老百姓而言,“心安”意味着有着安宁的居所,安康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安定的社会。对厦门政法综治战线而言,平安创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百姓创平安、谋幸福。只有百姓心中有平安感,才有更高起点的平安厦门。 回首过去不平凡的这一年,厦门全市各级政法机关、综治责任单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主动回应人民对平安的新需求新期待,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努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 坚持执法为民,给老百姓带来更加实在的获得感 厦门的郑先生把车借给朋友,朋友在用车时与其他车辆发生刮擦产生纠纷。对方找到郑先生要求赔偿,但他觉得不该是他赔偿。于是,郑先生通过“法治海沧”微信公众号,向海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上AI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咨询,得到详细的解答。 2017年10月18日,海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实现了法律咨询服务的突破,首创我省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掌上手机咨询法律问题,动动手指就可以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普普”对话交流,获得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实现足不出户办理多种民生事项,预约各类服务。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对平安和谐环境的追求作为前进动力。这只是厦门司法行政系统努力满足群众基本法律需求的一个实例。2017年厦门加强市、区、镇(街) 和村(居) 四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法律服务业,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行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资产证券化等涉外法律服务,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 执法为民,要公正更要正义。为了确保“纸上权利”能够变成“真金白银”,厦门法院扎实推进“执行难”专项治理,深化执行信息化建设,用好用足执行联动机制,坚决打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2017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8878件,同比上升22.66%;执结33431件,同比上升42.91%。 创新社会治理,给老百姓带来更加真切的安全感 2017年11月,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官方智库平台“人民智库”发布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安全综合排名,北京位居第一,厦门位列第五。 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平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厦门市把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平安厦门建设的基础工程,从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入手,不断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逐步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月2日上午10时,一女子报警称在中山路某商业住宅楼被抢手机等物品。接警后,中华派出所民警3分钟内到现场,通过调取监控研判分析,仅7分钟就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仅15分钟,就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通过视频监控再整合再提升,进而形成覆盖全区的天罗地网——“雪亮工程”。目前,厦门市累计建设各类视频监控资源近5万路,覆盖全市主要道路和重要安保部位。下一步,将加大视频布控力度,在小区的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摄像机和车辆识别摄像机,打造无犯罪小区。 2017年,厦门社会治理创新亮点纷呈。除了“雪亮工程”建设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支持城市,厦门金砖安保维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曾厝社区多元共治等经验受到中央综治办肯定,并向全国宣传和推介。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还总结提升、固化优化厦门会晤期间一系列工作机制,切实夯实综治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依托“厦门百姓”APP发动群防群治力量42 万余人,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立体化治安防控网,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