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商品”真有那么神奇吗?
辨别“量子产品”简单有原则 所有这些量子方面的应用,其实都是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比如叠加、纠缠)。这都是在科学家团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刻苦攻关下,一步一个脚印啃下的“硬骨头”。因此现在市面上涌现出大量的宣称用了量子技术的产品和概念,便很值得我们用火眼金睛去辨别真假了。 比如:量子水——通过载体与水接触后释放量子信息和能量,对水进行量子级别优化;量子能量袜——经过量子植入后的量子袜能释放能量波、远红外线、负离子等有益物质。能量波能让人体的分子处于较高的振动状态;量子谐振转植技术——结合量子纠缠与晶体谐振理论,以量母元素高频能量波的三大特性为导向转承,根据原子分子共振原理研发的量子农用灌溉器和土壤调理剂;量子医学——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技术,亦称波动医学。 注意了!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一些名词堆砌,却毫无逻辑可言,既没有科学文献的支撑,也没有任何能证明效果的实验数据。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无非就是商家的“名词嫁接能力比赛”罢了。 事实上,我们科学上说的“量子信息技术”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进行信息、数据处理的新型革命性技术,比如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是科学背景、资源投入,还是实验建设、人才培养,量子方面的研究都是一个门槛相当高的事情。因为量子系统是非常脆弱的,研究量子的实验以及相关技术,条件都非常严苛。要知道量子调控是在单个量子的层面上进行操控的(比如对单个原子、离子、电子和光子进行调控),这些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单位非常小,就拿单个原子来说吧,它的大小只有10^(-10)m,如果要在实验中控制它,需要极高的真空环境,加上昂贵的激光冷却系统降低原子的热运动,才可能对其进行操控。 比如量子计算机,为了保护量子比特的相干性,往往需要一个封闭的、真空的、极低温的、隔绝外界电磁干扰的系统,这种全世界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都无法达到的严苛条件,试问有哪个袜子厂商能具备呢? 再比如我们都关心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它之所以能顺利升空,依靠的也是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这种资源、人力、技术上的巨大投入,连欧美大国都羡慕不已,哪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可以承担的呢? 其实,要想鉴定量子产品的真假,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原则,那就是,量子技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精密探测,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所以,看到所谓“量子+生活”的产品,通通都是骗子。这些嫁接、炒作的概念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羊城晚报) 观点采撷: “迷人眼”的量子并不靠谱 量子是一个听上去便高大上的概念,但到底“什么是量子”,一般人恐怕也说不清楚。一些无良商家正是利用人们对量子似懂非懂、盲目崇拜的心理,开发出量子产品——卖点是功能强大,特点是神乎其神,落点是不菲售价。 这一轮“量子产品热”似曾相识。曾一度被商家热炒的“法藤钛项圈”,就是利用老百姓对钛这种金属的不了解,号称能调节人体电流、治疗颈椎病,最后被证明作用微乎其微,不少消费者花了冤枉钱。类似的还有曾热卖的“磁化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功能水。 其实,量子产品也好,形形色色的概念产品也罢,无论被商家吹捧得多么高端神奇,我们只要有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就不难识破。比如,一款所谓的“量子弱磁场检测仪”产品,宣称“一分钟就可以知晓自己身体健康情况,得到几百个健康数据”,可以“完全代替声波扫描、核磁共振、抽血化验、X光照射”,这显然是荒谬的。要真如此,医院的那些设备还有何用?再比如一款“量子超能共振器”产品,声称能“快速消除乳腺增生、子宫囊肿”,还能“调理前列腺”,堪称是“雌雄同体”的“治病神器”。更别说“增加人体能量”的量子袜、“释放量子信息”的量子水、“令人逆生长”的量子返老还青舱……无不违背基本的常识认知。这样的产品,吹得越邪乎,背后的猫腻就越惊人。 专家告诉我们,量子技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精密探测,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其实作为消费者,有时候拆穿骗局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坚守常识这条底线、别在一堆高大上的名词面前丢失了判断力就够了。当然,面对量子产品乱象,也不能仅依赖消费者自己的免疫力,监管部门也应该出来“露一手”“走两步”了。 (段思平 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