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公安边防支队推进新一轮基层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文化活力如何激发—— 扭住融合深度共享 检验基层文化建设的标准在什么?在于活力,在于广大官兵的认同满意度。这既要激发文化价值认同特别是文化机制上的活力,也要盘活各种文化资源,真正把文化这池春水彻底搅活起来。 2017年11月,该支队在全国边防部队首次围绕边防强军文化主题,承办了中国边防警察报社第17期“热点面对面”论坛。警地嘉宾纵论边防强军文化的实质内涵、主要特征、面临形势和发展方向,强调增强文化自信、培树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迫切性和必要性。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无疑为部队各级吹响了文化建设“集结号”。 突出部队职能特色,叫响团队口号。图为官兵在全省边防部队歌咏大会上演唱原创歌曲《无悔的守望》。 □朱中威 摄 除了调动部队内部资源,该支队依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主动将文化建设项目纳入驻地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各类文化项目入选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实现军地有效衔接、互补双赢。采取借梯登高、借船出海,部队各级向社会敞开合作双赢的大门,争取建设资金、图书资源方面的支持,加快推进涵盖7个市(区)图书馆分馆、18个所队图书室、7个区域性警民共享边防智慧书屋、22个流动图书点等四级系统化、标准化公共图书服务机构。 文化骨干队伍是推进文化项目落地的主体,也是打造文化精品的主要力量。该支队尊重文化骨干创作个性和创作规律,在激励使用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2名骨干被驻地院校聘为客座讲师,11人次获得各类文体荣誉表彰。 为破解文化人才不足、层次不高的症结,该支队开展了“引智”工程。福建省电影家协会、福建省新闻摄影学会、莆田市书法家协会、莆田市音乐家协会等6家地方单位和社团组织,在军地共建协作机制框架下,发挥专业“智库”优势,走进警营为打造军地融合文化出谋划策。截至目前,已有4个团体开展了“警地共建边防行”,丰富了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项目牵引,加强品牌推广。图为依托边防智慧书屋,打造象山书友会等文化特色品牌。□朱中威 摄
着眼军民融合文化发展大局,该支队选择荔城边防大队作为文化辐射基点,高标准打造了集聚“人才培训、文艺创作、作品展示、学术研讨、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军民融合文化发展中心。这个中心有文化沙龙区、创作实践区、教育培训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成立了文学、摄影、音乐、书画、收藏、朗诵等12个特长小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健全,还有一整套运行流程和活动规范保证活动实体化运行,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家军民融合发展中心。 该支队政治处主任周建仙介绍说,作为文化产品的“孵化器”、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军地文化交流的“新载体”和素质工程提升的“练兵场”,中心每2个月安排一场大型的军地文化活动,今年的活动除了有歌曲(词)创作、军地书画展外,还安排了徽章展、微拍秀等活动,兴趣点力争覆盖到每一名官兵。通过军民互动交流、融合创作,让广大官兵享受饕餮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不断推动素质工程升级。 (本报记者 陈琦 特约记者 孙卫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