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秀自拍”背后的“泄密风险”

2018-05-16 10:14:34 来源:福建法治报

谨防有人套取你的生物特征信息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6日讯  上传“自拍照”也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人脸、声纹、虹膜、指纹甚至是步态都已经成为重要的个人身份信息,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个人隐私的泄露途径。

一张照片

可提取多种信息

“扫一扫二维码,上传一张自己的照片,来看看你过去的样子。”不久前,一场网络互动活动火了一把。主办方让网友上传自己的照片,并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过去的样子”。随后,有人质疑这样的活动存在泄露网友生物特征信息的风险,尽管活动主办方迅速澄清,表示不会保存用户照片和其他个人信息,但依旧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从一张照片中可以提取到用户的哪些信息?上世纪80年代,某杂志一张封面照片《阿富汗少女》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10多年后,为找寻照片中当年那个神秘少女,技术人员通过虹膜识别技术,在上千个自称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副教授何玉青向记者讲述了这一故事。

“那是用30多年前的相机拍摄的照片,以现在的摄影技术,想要获取某个人的虹膜信息并非难事。”何玉青说。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更加普及,随意上传自己的照片是否存在安全风险?记者向多位技术专家求证,多位给出了肯定答复。

“尽管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声称有自己的人脸识别算法,并能够通过机器深度交互学习来甄别是活体还是照片。”360视觉技术专家邱学侃表示,“但是任何人脸识别技术都无法保证100%不被照片等影像骗过去。”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表示:“生物认证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脸、指纹和虹膜等,正是这种唯一性让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被攻破,大量带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被盗取,这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

“如果你的邮箱密码被盗用,你可以重新设置密码来弥补损害。但如果你的虹膜或者指纹等信息被盗用,你是不可能重新设置虹膜或者指纹的。”英特尔公司软件工程师郭向阳说。

把“我”变成“你”

其实很简单

除了人脸信息之外,虹膜、声纹、指纹、掌纹、手掌静脉甚至步态都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重要生物特征。一旦这些信息被他人盗取利用,轻则造成个人财产损失,重则危及国家安全。

今年春节期间,一些机构通过社交软件发布了“口令红包”的小游戏。在此类游戏中,用户需要根据文字提示的内容录制一段绕口令,随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发送的音频来判断该段绕口令是否标准,并派发一定数额的红包。有专家指出,若上述活动被不法分子控制利用,极有可能泄露用户的声纹信息。

科大讯飞声纹识别技术负责人李晋表示,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声纹解析并不复杂,“当用户的声纹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有可能会被解析,进而根据其特性合成与该用户音色相同的声音,或者把其他人的声音转换成该用户的,用于电话诈骗等犯罪活动”。

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甚至还出现了利用指模工具复制他人指纹的教学视频。何玉青表示,“复刻”他人指纹并非难事,一些人出于指纹考勤需要,将自己的指纹信息提供给他人用来制作指纹倒模,从而给自己的生物特征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