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重庆市兴隆坳村:搭建“和事堂” 旧貌换新颜

2018-07-12 10:05:15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12日讯  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村、重庆市民族团结示范村……集诸多荣誉于一身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兴隆坳村,10年前可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社会治安问题十分严峻。到底是什么方式促使“后进村”向“示范村”成功逆袭呢?这得益于该村搭建的“和事堂”。

以和为贵显温情

记者了解到,兴隆坳村是通过原来的杨柳、火石、凉水、兴隆坳四个村撤村并组而成。这一撤一合,人口增多,姓氏复杂,一些人拉帮结派,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特别是田边地角、林界宅基权属等矛盾纠纷不断出现。2010年,梅江镇兴隆坳村将20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成立了农业园区,打破了农民世代耕种的土地界限,再加上大量开沟修路,农民担心土地修复困难,由此产生了大量矛盾纠纷。

有一次,调委会为两户发生宅基地纠纷的村民做调解,当事人一听是村干部来调解,认为会“官官相护”,于是持排斥态度。他们通过其他人传话称:“若来调解的人公平点、和事点,还是会听调解员说几句。”“和事”两个字,启发了调解委员会一班子人。

经几个老调解员一合计,当今社会不正是提倡一个“和”字吗?于是,在兴隆坳村产生了全国首创的以法律为准绳、以“土方子医治”矛盾纠纷的“和事堂”,以及近20人的“和事佬”队伍。70多岁的老调解员刘仕燧介绍了“和事堂”的由来。

兴隆坳村的“和事堂”,除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采取“六公开”原则外,成员都称“和事佬”。“和事佬”由兴隆坳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村(镇)干部、妇女代表、乡村退休老教师、兴隆坳村8位德高望重的大姓代表组成。“和事佬”在调解中,依照法律程序开出调解“土方子”,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消化矛盾纠纷。

“自‘和事堂’成立以来,‘和事佬’调解纠纷从不拿集体一分钱、不吃群众一口饭,纯属义务参加调解。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当事人两头讲好话,中间打个‘平’字,结果等于‘和’字。”“和事佬”陈武如是说。

定分止争促和谐

在兴隆坳村,“和事佬”化解大小矛盾纠纷成常态,当事人无不对“和事堂”竖起大拇指,真正做到了“大小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

前些年,兴隆坳村在实行增人增地、减人减地措施时,村民田建华家因有人去世,需退还部分土地划分到刘仕宇家,虽然当年土地已划分,但未签转让协议。去年,该村发展农业园区,需征收该块土地,田建华见利眼红,认为刘仕宇家的土地本来就是他的,双方发生争执、扭打,年老的田建华被刘仕宇打伤。

“和事佬”得知情况后,及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并组织他们学习相关土地文件精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心平气和地走进村里的“和事堂”。

“这些‘和事佬’很热情。刚到村办公室,我们一眼就看到‘和事堂’三个字,感到非常亲切,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得到缓解,我便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田建华说,通过“和事佬”的劝说,不到1个小时,心结解开了。田建华主动认识到自己争土地理亏,刘仕华主动赔偿了田建华医疗费。事后,刘仕宇对田建华说:“若不是这些‘和事佬’,我们也难有今天这样和谐的相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