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濯水检察室:背篓背下乡 收获大民心
背篓里装着监督源头治污态度 今年4月初,检察室从村民口中得知,某饮用水源的上游河道出现水体发黄、发臭的情况。 嗅着臭味沿河而上,潘珂一行找到了污染源——河道上游一处排污管堵塞,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从现场水质情况可以判断,污染源已存在有些时日了。”潘珂很着急,马上找来当地的村干部了解情况。他从背篓里拿出杯子舀起一杯河水,递到村干部面前问:“哪个敢喝一口?” “这个水哪个敢喝嘛!”村干部看了一眼杯中发黄的水,连连摆手。 “这是饮用水源,你都不敢喝,下游的人怎么喝呢?”潘珂这一问,村干部无话可说。 见村干部承认水质有问题,潘珂抓紧时间进行现场取证,做了现场笔录。黔江区检察院随后发出了环境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当地部门在限期内整改达标。 1个月过去后,潘珂再次来到现场。他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银色箱子,打开一看,是一架无人机! “呼呼呼呼……”在潘珂的操作下,无人机朝着河道中间飞去。 “你们检察官也玩遥控飞机?”一旁看热闹的村民问。 “我们利用无人机拍照取证,能更清晰地查看水体是否还存在污染情况。”潘珂解释说。 “唷,检察官的背篓里居然装着高科技!”村民惊叹。 “从肉眼判断,整改效果不错,管道已经疏通,附近的水体也已恢复正常。”潘珂说,限期整改期满后,将会同环保部门再进行专业检测,确保整改达标。 背篓里装着群众大小事 在进村走访、普法宣传时,潘珂都会将“小纸片”发给村民以方便联系,目前已经发出5000多张。 “检民联系卡”是潘珂专门制作的名片,上面有他的电话,还有“黔江检察”的微信二维码,背后还印制着检察室职能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潘珂发现,诈骗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高发因素之一。为此,2016年7月,黔江区检察院检察室开设了“防诈骗绿色通道”,老百姓遇到相关问题,可以请检察官帮忙核实。当地村干部梳理出外出务工、求学人员的信息,亲人在黔江收到疑似诈骗电话和信息时,可以进行查证。 2017年9月,一位中年妇女通过检民联系卡找到潘珂。她着急地告诉潘珂,她儿子在四川泸州上大学,自己接到学校的电话,说儿子出车祸急需2000元钱医疗费,她给儿子和班主任打电话,但没人接。潘珂通过当地司法机关联系上学校教务处,经核实,孩子和老师因为在上课,手机开了静音,没有接电话。家长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潘珂介绍,防诈骗绿色通道开通以来,共接到200多人次来求助核实信息的电话,其中只有10多起是真实的。 两年来,带着4名“90后”干警走村串户,改变的不只是潘珂自己。 26岁的郑宜龙是一个看《人民的名义》入迷的大男孩。刚上班时,他憧憬过无数要办理的案件,可实际上经手的都是夫妻吵架、邻居扯皮这些小事,这个满腔热血要干一番大事的年轻人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直到帮一个五保户老人讨回公道,找回本属于他的2000元钱,老人颤颤巍巍接过钱,老泪纵横。那一刻,郑宜龙心里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震动。他决定不走了,今年3月还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辖区内30个乡镇的219个行政村,去年潘珂带着团队风雨无阻地走了一遍。今年,他们开启了新一轮走村,潘珂说:“越走越熟悉,越走越有味道。从相识到信任,许多不平事就在这家长里短中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