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濯水检察室:背篓背下乡 收获大民心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12日讯 两个背篓,一枚检徽,承载的是一份使命。在乡间,百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派驻检察室的检察官和干警眼中比天还大。检察官的背篓里面究竟装着些什么?我们一起翻开看一看。 背篓里装着的是群众经验 2015年,潘珂从重庆市黔江区检察院派驻到检察室工作。近日,换上制服的检察官潘珂精神头十足,背上沉甸甸的背篓,再拎上一块偌大的铜制检徽,给淳朴的乡间平添了几分新奇的画风。可潘珂不在乎,有人注目正是让老百姓认识自己的好机会。 有老人笑呵呵地看过来,潘珂瞬间将普通话切换成土家话:“老辈子,早饭吃的莫子(什么)?”同时,他从裤兜里掏出一沓小卡片,抽出一张递给老人:“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电话,这个二维码回家让你家细娃(孩子)扫一哈。遇到卖夜明珠的(指骗子),在外打工遇到法律纠纷的,都可以找我。” 潘珂“一面熟”加上见缝插针的表达,群众很喜欢,也容易接受。 2016年,老检察官徐维新退休了,把背篓留给了潘珂。潘珂发现这个小物件既可以装办公用品,背上它走在群众中间还接地气。从此以后,背背篓改变了潘珂这群年轻人的工作方式。 潘珂是吉林人,刚开始不会说当地方言,他煞有介事的模样总让人乐。一次化解纠纷,村民说有人给了他“一榔头(拳头)”。潘珂一脸严肃:“快把他打你的榔头拿给我看一看,取个证。”村民一下乐了。 背着背篓走在乡下,各种事情都会遇到,还曾被大狗追着跑了半条街……这些如今可以拿来谈笑的糗事,都被这个“80后”检察官当作一道坎迈过了。 背篓里装着百姓的口碑 近几年,黔江区交通网络快速完善,公路已基本实现村村通,但有时去百姓家里,还需要走上一段山路。 “慢慢来,侧着走,身体重心往后。”轻轻扶了把一旁的树,只几步便爬上了陡坡,潘珂说这是自己摔了多次后总结的经验。对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如何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尤其生活本身比法条要复杂得多。 一个跨越三代人的土地纠纷,让两个家族闹得不可开交,见潘珂来村子里都来找他评理。从爷爷那辈起,陈家和白家说好以一棵大树为界分地,几十年相安无事。直到征地拆迁,陈家孙辈发现土地证上自家的地块更大。起初,不明就里的潘珂告知双方应当以土地证为准,侵占的一方得退土地给对方。 “这简直是乱弹琴!”老一辈知晓此事的人直言不公道。原来,当年白家爷爷曾给过陈家几百元钱作为补偿,虽然是口头协议,周围的老人都知道,而且乡间认的就是人情、传统。经过调解,爷爷那代的承诺得以延续,陈家决定让步,乡里乡亲的感情也得到了维护。从此,去乡里办案,法律之外潘珂还会考量当地民俗,田间地头时常能看见他跟老乡们“打堆堆”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