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榕召开

2018-12-27 09:28:3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27日讯  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福州召开。全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省委书记于伟国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作有关文件说明。省委副书记王宁,省委常委张志南、雷春美、胡昌升、刘学新、周联清、苏保成,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

于伟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40年的艰辛探索和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郑重宣示了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是对改革开放40年艰辛探索和恢宏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篇章,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为走好改革开放新长征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坚持好、秉承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推行的一系列战略思路、重大举措紧密联系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坚定不移地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引领和激发全省人民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开路者、弄潮儿、实干家,使改革开放成为新福建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于伟国说,4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我省历届各套班子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全省人民风雨同舟、砥砺奋进,取得了改革攻坚大突破,拓展了对内对外大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促进了城乡面貌大变样,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具有福建特点、体现福建作为、展现福建风采的改革开放壮丽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新福建建设的宏伟蓝图,全省干部群众牢记重托,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和推动建设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于伟国强调,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福建承载着更为光荣的责任使命,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我们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对标一流、奋力先行,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综合改革试验田、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台合作先行区、生态文明先导区,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出福建新的贡献。

一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奋力先行。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市场经济体系,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强化协同联动,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奋力先行。加快建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更高层面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融合发展,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拓展发展空间。

三要用足用好载体平台,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奋力先行。在深化闽台融合上有更多先行举措,在凸显海丝核心区效应上有更大作为,在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有更多创新成果,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四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试验上奋力先行。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促进机制、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和生态文明评价机制,推动我省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五要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奋力先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使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