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里的“摆渡人”
2019-06-11 09:18:36
来源:福建法治报
来自三明市看守所管教中队的管教故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1日讯 日前,成立九年的三明市看守所管教中队获得了“福建省工人(五一)先锋号”殊荣。荣誉背后,是3000多个日日夜夜,14名管教民警,无私将最美芳华无私给了这片“孤岛”。他们用平凡的肩膀、规范的制度、人性的呵护,挑起各类犯罪嫌疑人的巡视监控、管理教育重任,铸就起一座护佑迷失灵魂的钢铁堡垒。
拉一把
“吱……哐!”每天早上八点,两种单调的声音交替响起,看守所森严的门禁在管教民警孙云生面前一道道打开,又关上。
当过刑警,下过派出所,2009年43岁的孙云生来到看守所成为了管教民警。许是岁月的磨砺和沉淀,这位坚强刚毅的硬汉,如今对面未成年在押人员时,也竟成为了一位慈祥和气的大叔。
幸福的孩子总是相似,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除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外,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教育不到位也有关。”在孙云生看来,未成年在押人员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管教工作几乎成为了挽救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因为未成年犯心智尚未成熟,对他们进行教育改造,往往要面临更大的难度。“年龄小、心智不成熟,教育经常被当成耳旁风。犯错时,他们一个个流泪发誓,下次改正,但转天就忘,继续犯错。”孙云生感慨,自己不像个民警,更像一个“操碎了心”的老师和家长。
所长肖善贵告诉记者,即便困难重重,老孙也没想过放弃。他找来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杂志,播放励志题材的影视作品,普及法律法规、道德修养、传统美德等知识,领着他们一起开展室外活动、锻炼身体……营造良好改造氛围,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做一名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人。
不放弃
管教女民警周蓉告诉记者,女性在押人员往往内心敏感脆弱,稍起波澜就容易悲观厌世。
“失去人身自由嚎啕大哭、想老公孩子默默流泪、谈话谈到一半泣不成声、吃饭睡觉暗自哭泣……让她们停止哭泣,从悲伤绝望中出来,重燃希望,走向新生。”这里面的全部学问和诀窍,周蓉总结了6个字:走进她们心灵。走进她们心灵,才能想她们所想,急她们所急,帮她们所需。
几年前,张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刑。张某四十多岁,工作稳定,丈夫温柔体贴,孩子年幼可爱。进入看守所后,她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周蓉多次找她谈话,但张某怎么也不搭腔。周蓉并不放弃努力,她从张某家属、办案民警、同监室的在押人员入手,细细分析张某和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找出隐藏在其中的信息,逐渐走进张某苦涩的内心。
原来,张某曾有过一个大儿子,却因意外去世,即便后来再有了孩子,夫妻间的嫌隙却怎么也抹不去。人在中年突遭变故,张某从此把金钱看得很重,最终触犯了法律。掌握了张某的情况后,周蓉以孩子为切入点,找到情感上的共鸣,开始对她进行帮教。
“我告诉她,人的生命很长,还有无限可能。既然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就要对他负责。好好服刑改造,早点出去见孩子……”周蓉的不懈努力,唤醒了周某的希望,如今的她每一天都在发生着蜕变。
就像医生给病人动完手术后,要细细地缝好伤口,让它愈合。周蓉和她的同事们,也用爱心和温柔,细细修补这些曾经破碎的心灵,期盼能够带给她们新生的希望。 |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