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寿宁女子骑行队:“花式普法”走心入脑见效

2021-05-14 10:47:43 来源:福建法治报

寿宁县公安局女子骑行中队让百姓看得懂听得进交通知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14日讯 夜里,有“夜校老师”深入乡村开堂讲课;白天,有“背包交警”入户开展理论宣讲;线下,快板“三句半”、VR酒驾体验游戏让普法更接地气;线上,自制定格动画将宣传触角不断延伸……今年以来,寿宁县公安局女子骑行中队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探索建立农村立体化交通安防体系,先后推出农村交通夜校、背包交警、农村交通安全系列定格动画等群众看得懂、听得进、接地气的“花式普法”,有效填补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治理薄弱的短板,为美丽乡村发展创造了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农村交通夜校 劲吹“学习风”

“来咯来咯,阿伯阿婶走过来,听我交通跟你讲……”5月7日晚,在寿宁县东吉洋村,一场特别的交通安全课堂正式开讲。伴随着清脆的快板声,寿宁县公安局女子骑行中队民警叶鸿用原创的方言版“三句半”,向现场村民们宣讲了常见的农村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交通安全小知识。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宣讲方式,让原本枯燥的交通安全小知识变得“有灵气、冒热气、接地气、得人力”,迎来了现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受山区闭塞的地缘因素以及传统农耕生活习俗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都是交通管理的“老大难”。然而传统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专业性强、内容面广、体系繁多,农村百姓接受度普遍不高。如何补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短板?今年3月,寿宁县公安局女子骑行队创新方式方法,把交通安全夜校开进农村,利用夜间农闲时间为村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农村交通安全夜校主要采用‘理论+文艺’的宣讲方式。宣传过程中,我们会通过‘6个1+N’,即1支宣讲队、1个行李箱、1个快板节目、1场案例电影、1个互动游戏、1套展板、N把小板凳的方式,面对面向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该中队队长徐晓宇介绍,夜校的课程内容既有交通法律法规的普及,又有真实发生的案例警示,既有VR酒驾体验游戏,也有交通知识问答互动,形式多变内容易懂,力求把交通安全知识点“深入讲、讲清楚、讲透彻”。

截至目前,农村夜校已开班8期,直接受众达600余人,接地气的宣传方式真正把交通安全知识带进了千家万户。

“背包交警”分队 服务“零距离”

4月13日,在和煦的春风中,两辆警摩沿着下党溪疾驰而过。远远看到车上荧光绿色的身影,下党新村村民沈大伯挥了挥手,示意警摩停下,随后对下车的徐晓宇、许淑杰说道:“车辆补贴已经送到我手上了,要不是你们,这事也不知道找谁咨询。有你们背包交警,我们方便了很多。”声音里,尽是无法遮掩的笑意。

原来,4月9日,徐晓宇等人收到了一张“女子骑行中队服务卡”。沈大伯在卡中反映,前阵子背包交警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他的摩托车已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经民警宣传,他了解到报废车辆上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于是同意由车管所安排将摩托车拉走,可此后却一直未收到报废补贴。

获悉此事后,民警立即联系了车管服务窗口,得知因车辆长时间未使用,且机动车登记证书已丢失,所以报废手续还未完成。详细了解该车辆报废所短缺的程序后,民警积极协商车管所对报废车辆进行核验。不过两天,就解决了困扰沈大伯许久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清新福建·难忘下党”红色旅游品牌的日渐成熟,慕名前来下党的游客数量大幅上升,给下党乡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应对下党乡出现的各类交通问题,将“接地气”的交通知识和交管工作带到群众中去,女子骑行中队下党分队创新推出“背包交警”小分队,通过依托查、访、讲、巡、练“五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日一轮安全临检,每日一户走访服务,每日一场理论宣讲,每日一轮巡逻防控,每日一次学习训练”),将交通普法宣传、交管服务、信息采集等工作“装”进警务背包,每日进村入户走访,用“宣讲+服务”的模式,收集人车信息,逐步建立下党乡人车档案库,并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交通法律法规,提供交通业务咨询和预办理服务。

数据显示,成立两个月以来,“背包交警”小分队已宣传、服务群众66户,200余人,不仅促进了警民双向交流,让交通宣传主动走进千家万户,更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