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战疫的十数个昼夜

2022-04-26 11:31:50 来源:福建法治报

日夜鏖战 齐心战疫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6日讯 4月21日5时30分,在宁德市人大机关成建制负责疫情防控的封控区——蕉城区金涵村,市人大机关干部何新光如往常一样,逐一检查志愿者们是否规范穿戴防护服,然后整好队伍,对接医护人员,全程随队入户。

下沉战疫以来,七都封控区、宁德动车站、宁德南高速互通口……在各个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都能看到市人大机关干部勇毅的身影,他们用十数个昼夜坚守和并肩作战,将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这个春天里,在战疫一线展现出新时代人大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吹响“集结号”

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

4月伊始,宁德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党工委一封封“军帖”接踵而至,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快速响应,党员干部踊跃报名,一批又一批干部下沉到一线、奋战在疫线。

“党员突击队重新集合,等待召唤……”“已请示委室领导,同意我报名,让我参加吧。”这是陈嘉第二次参加市直机关党员应急突击队并担任一队队长,同样报名参加的还有缪林晖,他们是宁德市人大机关最早响应号召、进驻一线的党员干部,先后参加了宁德动车站防疫执勤、宁德南高速公路互通口防疫值守、对接服务保障重点企业生产运营、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志愿服务等工作。

凌晨4时天还未亮,何新光、郑秀圪、陈启东就并肩站在篮球场上,等待着集体前往霞浦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这是何新光继第三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5天后他又一刻不停地前往封控区参加志愿服务,成了名副其实的“四进”抗疫战士。

“七都封控区需要志愿者,请做好准备1小时后出发,归期未定……”接到通知,周泰廷立即收拾行装,星夜赶赴封控区,成为了市人大机关第一个到达封控“疫”线的干部。两天后的凌晨2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郑欣也接到了前往七都封控区志愿服务的电话。5时天刚蒙蒙亮,他便带着行李来到了七都封控区。十多天来,他们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协助开展入户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医护品管理配送、密接人员流调、协助人员转运等,几乎每一个志愿岗位都干过。

“金涵村是市人大机关成建制负责疫情防控的村庄,请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踊跃报名。”4月14日13时31分,“活力人大”群里的这条消息让大家活跃了起来。18名市人大机关干部报名参战,机关党委当即组织设立了市人大机关下沉蕉城区金涵乡金涵村志愿突击队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当晚8时许,队伍集结完毕,机关干部们带着旗帜向金涵村封控区挺进……

勇当“冲锋者”

筑牢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

石求鸿作为市人大机关下沉金涵村封控区的领队,12日凌晨就提前进驻,提前了解卡口管理、场所安排、物资储备等情况,认真研究封控区网格化管理方案。最终,确定将金涵村封控区划分为五个网格,74名市、区两级下沉干部全部编入网格管理,为后续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金涵村封控区面积大、路网复杂,封控区内共有1.1万余名居民,如何将居民们的外卖、亲属送来的物资高效地送到他们手上?石求鸿提出了“金点子”——依托物流网格优势,招募8名快递员参与物流配送,点对点、无接触,解决物资配送“最后一百米”难题。

同日,进驻金涵村封控区的徐本泉全程参与了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的制定。作为联络员,他每天的工作繁杂却有序,既要做好市区乡村的沟通协调,又要督促各网格点开展日常工作,还要协调对接各级人大代表捐赠帮扶。

陈萍、陈少辉、吴群英、陈明文、姚巧珍分别作为五个网格的网格长责任重大,每天队伍出发前他们都要反复强调防疫工作注意事项和任务要求,合理调配人员力量,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突发事件作出紧急处置……

第一网格是封控区内最大的一个网格,为了做到不漏户,作为网格长的陈萍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网格里的一桩桩大事小事,以及密接者在哪个位置、红黄码的住户分布在哪里、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等,织密网格“防疫网”。

确保应检尽检,底数必须明明白白。陈俞伊从第一天入户就开始考虑“底数”问题,经过摸索思考,她逐步完善了登记表的信息要素设置,并把自己制作表格分享给了其他组。她说,“第一次网格信息录入和核对用了将近7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网格底数初步查清,心里就觉得踏实。”

4月21日,连续奋战了8天的叶锦英忍着心脏不适、血压升高所造成的健康压力,随队入户开展核酸检测,直到当天晚上才服药休息;70后的蔡作雄患有支气管炎,面对加重的病情,他坚持到岗化身“大白”入户;90后的黄銮婷、赵柳平面对身体的不适,同样坚守岗位完成各项工作,一刻不停。

“疫区鸟鸣催人醒,开灯端盆急洗刷,带上面包当早餐,风雨无阻赶路忙……汗流浃背全身湿,但愿人人皆阴性,重复万遍不厌倦”,丰卫兵结束了一个上午的“大白”工作回到住处,一边休整,一边回想这些天自己的志愿服务,有感写下了《为志愿者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