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宁化县城郊镇创新“134机制”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2022-11-16 15:15:4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征”得民心  “迁”出效率

——宁化县城郊镇创新“134机制”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6日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兴泉、浦梅铁路、江下校区、日昌升机制砂、莲塘食品加工园、慈恩文化公园、河龙贡米产业园等多个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落地宁化县城郊镇。作为县域“东扩南伸”发展战略的主战场,占据天然地利优势的城郊镇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土地要素保障到项目落地,从乡村振兴战略到营商环境优化,城郊镇每一项工作都紧贴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夯实基础。

“我们不能错过城郊镇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保障重点产业项目早日落地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征迁项目组总负责人赖明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土地更新,为重点产业提供支持和保障,城郊镇创新“134机制”(即组建一支队伍、坚持三项机制、聚焦四项重点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征拆工作,并以此推动民生改善,让辖区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获得感。

组建专业队伍

凝聚征拆合力

10月初,记者走进城郊镇政府,征拆指挥部小组工作人员正在召开每日例会,墙上悬挂着的展板上公布着今年慈恩文化园项目征拆工作的目标和进展,另外多个项目的进度栏里,也都贴上了新红旗——不少项目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完成大半。

征拆的迅速推进,得益于城郊镇的统筹谋划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记者了解到,城郊镇把推进征地拆迁保障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成立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任务,倒排序时进度,集中优势力量抓紧突破节点、难点,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城郊镇瓦庄组征地纠纷的化解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2020年国道G356线改建工程需征收瓦庄组一弃土场,该弃土场属上世纪70年代某单位仓库,仓库倒塌后该地块由曾某等5兄弟开垦耕种至今,因土地征收补偿事宜产生了一系列矛盾纠纷。

获悉情况后,城郊镇迅速联合调解中心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现场勘查后,充分听取双方陈述和诉求,制定调解方案。

3天后,一份详细的调解方案生成。调解现场,调解人员分别针对补偿款、法律界定等情况对曾某和瓦庄组代表作出详细解释,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完美解决耗时15个月的纠纷。

“我们建立征拆小组,让业务骨干沉到一线,更便捷沟通交流,也利于形成工作合力,难点节点就这样一个个被‘盯’下来!”城郊镇征迁项目组总协调邱雪芳指着墙上的安排表说。“盯”,只是城郊镇抓高质量征拆的一方面。为有效破解征迁难题的善后工作,城郊镇坚持以“解开矛盾、消除隐患”为工作重心,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包案负责与追踪回访机制,落实积案化解清单,实施挂图作战,积极响应,协同作战,确保掌控得住、处置得好,与“大调解”格局优势互补,全力以赴化解征迁矛盾纠纷。

坚持长效机制

狠抓工作落实

今年6月随着征迁户邓某洪提笔写下第一份土地征迁协议,宁化正大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项目土地征迁的步伐不断加快,同土地业主紧随其后,纷纷签订协议,宁化正大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项目土地征迁涉及的38户被征收户在60天内全部签约,再次刷新纪录。

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近年来,城郊镇坚持“细抓源头预警,注重联动化解,落实善后回访”机制,第一时间找准矛盾突破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使各类矛盾纠纷成功化解,提高了征拆效率。

“房子拆迁后,我们住哪里?”今年5月,在对征拆项目进行前期走访了解时,高堑村江背组村民提出了疑问。面对群众的后顾之忧,城郊镇党委、政府坚持反复调研,细化补贴政策,确保妥善解决征迁人员安置问题。“在历年的征迁工作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征迁工作组始终坚持科学施策,一户一策,确保每户都能安心稳妥地拆得了,搬得出,不影响生产生活。”城郊镇征迁项目组总负责人赖明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城郊镇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征拆工作方式,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征拆工作,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法,使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收到了明显成效。

“在征拆工作中,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为征迁群众解决困难的同时,心贴心交流、面对面服务,让征迁群众知晓政策,看到发展前景,全力保障群众合法利益。2021年,仅用5个月时间,就成功让火车站连接线(第三期)建设所涉及的红线征迁地52.8亩、涉及的32户农户全部签约,签约率达到100%。”总负责人赖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