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福建省检察机关全面推进落实“两书”制度

2022-11-22 10:07: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两书”之亮:“亮业绩”对标“能出彩”

“刑事执行监督和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可比性怎么保证?”

“‘减假暂’案件监督、派驻检察、财产刑和社区矫正执行检察,每个岗位履职办案方式都大不相同,尤其是‘一人一岗’的,该和谁比?直接和其他同志比,对大家都不公平。”

在厦门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会议记录本上,记载了这样一段激烈讨论的情景。这是2021年初“两书”制度运行伊始,该部“意见征集”会上的一幕。由于该部业务种类多、案件数量大、监督范围广,如何对履职情况作出公正评价,成为长期困扰部门管理的难题。

推行“两书”制度后,最终形成的《部门主要职责说明书》,将纷杂的工作编列为可视化的“业务网格”;同时,对刑事执行检察岗、职务犯罪侦查岗、派驻检察岗、巡回检察岗分别制定《个人岗位说明书》,分类制定量化指标,实现业绩“管理网格化”。

“我们既要考核干警办案绩效,更要把‘两书’制度落实为‘人的塑造’,体现到干警素能的全面提升,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获得感、成就感。”对于“两书”制度,第五检察部主任许友德这样认为。

为此,厦门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把“两书”同开展“三提三效”“三比三争”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区块的设计,列入党建融合、经验推广、信息调研等分值,引导干警提升工作“附加值”。

在“两书”引领下,部里的4名“85后”“90后”新生代纷纷向身边的“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全省杰出检察官”看齐,在创先争优中崭露头角。他们或被市里评为“三星志愿者”,或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论文,或在全市公务员培训中表现突出被通报表扬,或在未收押收监专项清理活动受到上级院肯定。

一套“两书”制度,激活了典型“领跑”、青年“跟跑”、全员“并跑”的生动局面,激荡出人人想干事、干成事的“一池春水”。2021年来,厦门市检察院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数居全省之首,第五检察部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优秀检察办案团队”等多项集体荣誉,干警获各级表彰28人次,3起案件获评全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十佳案例。今年10月,该部指导集美区检察院公开听证厦门首例社区矫正对象违规外出处罚案,相关经验在全国执检条线作经验介绍。

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林道雨的岗位职责有5大项,他对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这5项职责属日常履职的规定动作,每项工作不能漏错、做到位是底线。但仅此还不够,工作得向兄弟省院比,比出差距去超越,学出能力去作为,从比学赶超中力争走前列。”向着这个目标奋进,2021年,他入选最高检全国公益诉讼人才库,今年11月,被授予全国公益诉讼全面实施五周年“好人物”称号。

“‘分片包干+分类指导+挂牌督办’,是落实一体化履职做强民事检察的一项机制。大家尽管岗位不同、职责有别,但按照‘两书’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既充分做好分内事,又换位思考,协作配合,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反而更强了。”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曾传红告诉记者,去年以来,该部获“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福建省工人先锋号”,多项先进经验全国转发,这些成绩和亮点,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是大家一起拼出来、干出来的。

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桦介绍,在落实“两书”过程中,他们将党建引领文化品牌创建任务“项目化”“清单化”,与“四大检察”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五位一体”海洋生态和公益诉讼检察模式。以守护碧海银滩“真宝贝”为责任担当,打造出“岚岛检察蓝”文化品牌,2022年9月被评为全国十佳检察文化品牌。“品牌创建,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不少干警的才华和智慧全面展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发挥。”王桦说,建创文化品牌,她看到了更多干警身上的闪光点和优质品质。

“两书”的核心要义,蕴含的管理理念,就是以职责约束促进自我管理,让人人知责守责、尽责担责。“落实‘两书’制度,我们乐见各地采取务实举措,呈现出争先创优、百舸争流的态势。”霍敏希望,大家都向着事业和目标奋进,在各自岗位上尽己所能,能动履职,在主动作为中成长进步,体现检察人的价值追求——守望公平正义,即使到了退休那一天,也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得到大家积极评价,不因不为无为而羞愧,而为自己的出色出彩、让岗位发光发热而自豪。

(本报特约记者 张仁平 本报记者 雷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