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田园” “枫景”独好
霞浦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海上枫桥”新路径—— 海上“田园” “枫景”独好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7日讯 日前,记者乘坐渔船穿梭于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域“海上田园”间,纵目望去,网箱星罗棋布,养殖人员正在进行各类养殖作业,呈现出一派“海上春耕”的繁忙景象。 正忙着投喂大黄鱼的养殖人员董祖感慨道:“出现矛盾纠纷有人及时化解,发现海漂垃圾有人及时清理,不出渔排也能享受便民服务……这是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建立以来,养殖户们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变化。” 近年来,霞浦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海上治理实践,以溪南镇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为基础,通过开发“海上社区智慧平台”,打造“海上智慧渔排”,建设海上“1+7+N”法治服务矩阵等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海上枫桥”新路径,一幅海上平安和谐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中心”筑基,织密“和谐网” 溪南镇七星海域渔排养殖区,海上渔排常住养殖2500户,7300多人。每年海参、大黄鱼养殖高峰期,外地务工人员高达20000余人。庞大的海上养殖群体,呈现出海区矛盾纠纷多、无证船舶多、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四多一复杂”状况。 霞浦县委政法委联合溪南镇依托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建立完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以溪南海域为“一级网格”,由镇分管领导担任网格长,再将溪南海域划分为5个“二级网格”,以渔排养殖点为基础,细化20个“三级网格”,选齐配强海区网格员65名,加强对网格内“人、海、船、排、事”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 1月中旬,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吉(化名)在渔排工作时不慎摔倒,到霞浦县某医院拍片检查,未发现异常。小吉表示其是雇佣期间摔倒,才去医院进行检查,检查费用应由雇主赖某某支付。赖某某则认为小吉检查未发现异常,并非工伤,拒绝支付检查费用,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得知情况后,网格员第一时间联系调解员介入,向赖某某详细解释了有关法律法规,告诉赖某某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即使未发现问题,相关医疗费用也属于工伤补偿范围。经过一番释法说理,最终赖某某同意支付小吉医疗费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与此同时,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汇聚海上执法中队、海上综治网格员、海上维稳调解队、海上联防联治队、海上信访评理员、海上法学会、海岸巡护队、海上平安志愿者八支队伍,扎实开展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应急处置等工作,织密“和谐网”,提高解决问题质效。 “一平台”赋能,撑起“平安伞” 走进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记者看到一面LED显示屏上记录着七星海域实时景象,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海上社区智慧平台”AI智能感知摄像机功能,对海上进行实时监测。 “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内设党建引领、数说七星、海上社区、海面感知、网格联动、服务治理等功能模块。该平台建立以来,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高位AI智能感知摄像机、热成像双光无人机等信息化设备功能,24小时监测海上实时动态,确保及时发现预警各类突发事件。 为更好地收集群众诉求,海上综治中心开发“海上社区智慧平台”手机端APP软件,海上执法中队、海上综治网格员常态化到七星海域渔排开展巡逻,对于发现的各类问题一键上报“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后台工作人员及时指派有关部门前往处理,并限期将处置情况进行反馈,形成“工作闭环”。 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月20日,海上综治网格员发现辖区渔排有一处海漂垃圾无人处理,随即将该情况一键上报“海上社区智慧平台”,第二天该处海漂垃圾就得到妥善处理,并反馈至平台。 “‘海上社区智慧平台’在协助治理海漂垃圾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共收到海漂垃圾整治线索30条,均得到妥善处理。”七星海域海上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溪南镇建立海上垃圾“三级转运”工作模式,工作人员定期上排收生产生活垃圾,集中至收储平台,通过吊装平台转运垃圾至岸上,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水清海净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