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司法行政系统用法治力量“托举”乡村美好生活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1日讯 6月29日,厦门市司法局局长丁贤志一行冒着暴雨出发,前往西坑村安置房社区为西坑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揭牌。此后,律师、公证员将定期驻点值班,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乡村满目新,农民绽笑颜。自2018年,厦门市司法局与西坑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后,爱心助困、法律帮扶从未缺位,以法治护航这个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小乡村顺利完成整村搬迁,从深山走向楼宇,村民融入城市生活。 践行为民造福宗旨,厦门市司法行政系统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创新法律服务供给,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政治清明、维护公平正义,确保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用法治力量“托举”起乡村美好生活。 打造高山“议理堂” 从同安区主城区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行驶1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军营村,这是厦门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近年来,这个远离城区的世外桃源大力发展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人气渐旺的同时,矛盾纠纷也多了起来。 为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解决,省去群众的舟车劳顿之苦,2019年12月,同安区司法局、同安区人民法院、同安区莲花镇人民政府在军营村探索设立“高山议理堂”,辐射周边9个高山村,为村民提供纠纷化解、普法宣传、道德评议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议理堂”设置在村口一传统闽南古厝厅堂里,内有茶桌、远程调解设备、家风家训墙等。调解员以茶为媒,促进话事解纷。“我们鼓励村民到议理堂说事论理,由村民代表评议,司法人员释法,镇街干部讲政策,在泡茶聊天中把矛盾说开来、化解掉。”厦门市同安区司法局基层科科长李朋利说。 最近,在“议理堂”内就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白交祠村村民杨某跃和杨某强本是关系融洽的一对邻居。杨某跃常年在外打工,今年他决定返乡发展茶产业,却发现自家茶园被杨某强占用。茶叶长势喜人,杨某跃想收回茶园,耕耘许久的杨某强却不愿返还。 在村两委的引导下,两人来到“议理堂”调解。“远亲不如近邻”,调解员从法、理、情的角度出发,疏导双方情绪。一番劝说下,杨某强自知理亏,但因自己辛苦打理茶园,希望得到一些金钱补偿。最终,杨某跃同意出钱购买杨某强的茶苗及补偿辛苦费,见面“脸红”的两家人终于握手言和。 近三年来,“高山议理堂”成为军营村最鲜明的法治亮色,通过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解决意见分歧、提升村容村貌、规范民宿经营,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借助善良风俗调解周边9个行政村各类纠纷174起,先后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引入法律专业团队 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2022年7月,厦门市司法局统筹指导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分别与西坑村签订法律服务框架协议,为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今年6月29日,在厦门市西坑村安置房社区,西坑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正式揭牌,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郑少泽律师作为代表受邀参加,并在现场向群众开展民法典普法。 2014年起,郑少泽团队成员陆续签约担任军营村、西坑村、白交祠村、淡溪村等高山村法律顾问,化身村民们的“贴身”法律管家。 淡溪村诸多房屋地处高坡陡地,存在地质灾害隐患。2021年7月,淡溪村启动整村搬迁,预计当年度10月底前完成,可直到2022年2月,还剩余一户村民未签订搬迁安置协议。 原来,该户户主与妻子闹离婚,财产分割存在争执。莲花镇司法所联合多部门对该户进行调解。郑少泽提出“移民搬迁、析分财产、协议离婚”同步进行,为该户主定制个性化法律服务方案,打消他签字搬迁后的顾虑。 第二天,该户主主动给郑少泽打电话,表示同意配合政府搬迁。郑少泽还为他草拟离婚协议及分家析产方案,“回去和你妻子再商量商量,有问题随时找我。” 法律宣讲、法律咨询、纠纷化解……及时、专业、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为征拆项目顺利消除了最后的障碍。 几年来,团队律师通过建设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室、组建普法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多形式、常态化的普法宣传,并协同莲花镇司法所、村“两委”调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为村民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 “面对老人家,我们把法言法语转化为接地气的闽南语,针对山上搬迁到城区的村民,我们提供更及时的普法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身份转变。”法律顾问分层分类开展多元化普法服务,帮助和引导村民们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