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法院执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制种寻机 向阳而生 ——建宁法院执行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19日讯 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7月,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制种基地,绿油油的稻秧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农田。农户们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稻种撒肥、施药。 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制种面积达15.5万亩,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农户有2.35万户,持证制种经纪人389位,制种企业有140多家。全国每10粒稻种中就有1粒来自建宁。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建宁法院积极响应“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工作部署,以执行工作为着力点,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跨域难题、服务企业发展,千方百计为产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阳光”。2022年以来,建宁法院执行案件37件,执行到位种款354万元。 精准“播种” 开通保障民生“绿色通道” “原先说好1月先还1万元,剩下的后面再还,可到现在1分钱都没收到。”2今年3月,一农户因制种经纪人葛某未履行调解协议,向建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执行法官的协调下,原本约定分期履行的4万多元种子款,被执行人竟然一次性还清了。而从立案到执结,仅用了12天。 “我们为涉种业执行案件开启‘绿色通道’,在送达、查控的同时,积极引导双方调解协商,聚焦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欠款。”建宁法院副院长谢建军说。 这是建宁法院以司法服务保障种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种业交易中,有时是进货一方先收货,等种子卖出去了才付款,引发了不少货款纠纷和执行案件。为切实维护种业从业者合法权益,建宁法院先行先试,推出全省首份种业司法服务文件——《关于加强种业司法服务保障促进种业振兴的十条措施》,其中针对涉种业执行案件开设“绿色通道”,采取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等举措,确保涉种业民生案件快执快结。针对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建立种业维权案件财产保险担保专项基金,经金融保险机构评估同意后,可免除申请财产保全的担保费用。 此外,建宁法院还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托底线”功能,对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种业维权执行案件,深化“执行+保险”等救助机制,推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有机衔接。充分利用各类救助资金,及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进行司法救助。 全面“施药” 清除跨域执行“多重障碍” “如果没有种业巡回法庭和这场专项执行,这笔账可能真就烂了。”谈起催讨货款的艰辛,建宁县合盛种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长春如是说。 2012年,四川某种业公司委托胡长春制种,但种子款未结清。10年间,胡长春多次前往四川讨要,后于2020年在建宁法院提起诉讼,“挤牙膏”一般要回部分欠款,仍被拖欠40余万元。 2022年7月,建宁法院开展法护“金种子”百日攻坚专项执行行动,该案承办法官熊风奔赴四川,经过“面对面”释法说理,该种业公司承诺分三期还款,并当场将第一期履行金额13万元转入建宁法院执行账户。今年开春,胡长春收到了剩下的20余万元种子款和一纸结案书,这起持续10余年,跨越福建、四川两省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长期以来,异地执行一直是种业执行工作的难点,时常面临被执行人难追踪、执行财产难查封、协助执行难寻求等问题。“种子卖到全国各地,千里讨账困难重重,有些欠款一拖就是十几年。”执行法官熊风说。 将痛点难点作为工作着力点,建宁法院强化种业维权案件执行措施,每季度集中开展“法护‘金种子’执行专项行动”,针对被执行人或财产在异地的案件,组成专班到当地进行执行,加大强制执行、失信惩戒力度,执结了一批多年未决的跨省种业纠纷执行案件。 截至目前,跨域涉种业执行团队赴安徽、四川、江西等地执行到位195万余元,查找并保全被执行人价值900余万元的财产。 为不断提升跨域执行工作质效,建宁法院探索“党建+协作”机制,以党建共建种业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借助党建凝聚力形成强大攻坚合力。省高院、三明中院、建宁法院三级法院执行局党支部在建宁签订“三级联创”座谈会,着手建立全省、全市跨域协作执行机制和涉种业执行案件跨省协作工作机制。建宁法院与江西南丰法院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完善涉种业案件司法协作机制,助力边界种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