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华安:只此青绿 检察助力

2023-09-21 10:20:33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1日讯 涉绿碳领域起诉刑事犯罪19件22人,办理公益诉讼48件,推动补植复绿412.944亩、补偿碳汇损失631.2445吨,推动恢复耕地10余亩、恢复林业生产条件20多亩、退茶还林3000多亩……

这是华安县人民检察院今年来交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近年来,该院立足县域生态优势,开展绿碳司法保护工作,瞄准涵养水源、森林防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生态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的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划出检察履职重点,在制度、人文、合力守护上求极致,助力实现“大绿碳”“大循环”,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

依靠群众 制度护“碳”

在一次法治宣传中,一位群众了解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后,向检察院反映了“城关九龙江北溪存在违规设置地笼网捕鱼”的线索。之后,华安县检察院立即前往实地调查初核,发现非法捕捞的行为确实存在,九龙江北溪沿线竟设置大大小小的地笼网20余处。

本着“大绿碳”“大循环”的理念,为尽快制止此类违法行为,确保水生态功能损失不再扩大,华安县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磋商,及时推动职能部门开展地笼网捕鱼专项整治行动、在重点河段设置警示标志、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等。

“流域中的动植物属于生态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后将其固定和清除,实现降碳的功能。”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正是因为群众及时反映线索,华安县检察院才能第一时间履好职,保住“鱼戏青水中”的公益美景。“检察机关要用好群众最雪亮的眼睛、最精准的‘摄像头’。”

为此,华安县检察院聘请了10名河道专管员担任观护员,实现全县乡镇范围全覆盖。同时,为实现“即时反映线索”,建立了联络微信群,开发了“绿碳司法保护”云平台小程序,群众可实时“随手拍”在线上传线索,检察官根据精准定位实地调查,促进小问题立查立改。今年来,先后收到群众反映线索60余条,发出检察建议33件,其中1起涉生态公益林跟进监督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二批民事检察跟进监督典型案例。

提级修复 人文护“碳”

华安县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源,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落户”于此。但为此野猪破坏果树、画眉鸟等飞鸟偷食水稻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许多群众为保护农作物采取非法手段捕猎因而触法。

保碳汇和促生产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是摆在华安县检察院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前该院检察官深入镇村走访,其间许多村干部也表达了群众确实对此类行为触法普遍意识淡薄、亟需加强法治宣传的强烈要求。

为此,华安县检察院提出了“人文护碳”的理念,创新建立了“绿碳公益宣传”机制,充分考虑法理和情理共融,由犯罪嫌疑人自愿在涉案地、同类案件高发地,用自身案例开展法治宣传,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量刑建议,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用“观念补植”达到“办理一件,警示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今年来,适用该机制19件25人。

同时,该院在生态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方面下了功夫。该院践行补植复绿“实地修复”、缴纳生态修复资金“替代性修复”、绿碳公益宣传“人文修复”三位一体全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