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多元共治解矛盾 基层善治提效能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9月28日讯 近日,记者跟随八闽采风团的脚步,来到明溪、清流、宁化三地,实地感受三明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给红色苏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侨乡筑“巢”忙 “凤”从海外归 一湾碧水,绿树成荫,一幢幢欧式小洋楼鳞次栉比,“福建旅欧第一村”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坐落在这宁静和谐的乡居图中。近年来,明溪县着力打造海西侨乡,运用司法力量着力解决好涉及全县海外华侨的矛盾化解问题,积极打造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务实好用的“枫桥经验”,让侨乡社会治理焕发新风采的同时,用好国内国外两种力量,为各地侨乡积极搭台架桥,筑巢引凤,吸引海外侨商回国投资兴业,为侨乡增添更多暖意。 “驾照到期了,但我在国外无法按期回国办理,这该怎么办呀?”近日,远在意大利的侨胞汤先生通过微信网格群联系到了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的网格员,网格员立即与乡侨联沟通,成功帮助海外侨胞汤先生申请了延期办理。 在明溪,不少海外侨胞都像汤先生一样,通过线上渠道反映诉求,高效便捷地办理好了许多涉及权益的业务,既免去了跨国奔波的辛苦,又节约了大量时间。在佛罗伦萨、布达佩斯等国外华人华侨主要聚居地设立的联络点,有威望、热心调解工作的商会会员、侨领、侨胞作为境外联络员,第一时间收集海外侨胞的诉求,及时沟通解决。 “你们把开庭时间安排在上午,但我在匈牙利,这边还是下半夜,不方便啊。”原本,张某还为不能参加线上开庭的事情发愁。但几天后,他被明溪法院告知可以通过异步审理平台参加开庭,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没多久,这起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明溪法院异步审理平台快速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 作为著名侨乡的明溪,为侨服务走在前列,“法侨”“检侨”“警侨”合作也在日益增多,为维护侨胞侨眷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更多元、全面的法律服务体系。 沙溪乡设立侨益司法保护中心,同步启用“互联网+”“跨境立案+代理见证”诉讼服务、异步庭审等,实现“隔空+错时”的调审无缝对接,是“知侨情、纾侨困、解侨忧、暖侨心”的实质性举措;针对侨胞办事“难在现场”的问题,明溪开展警侨合作,针对海外侨胞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驾驶证换领、子女入学户籍、出入境手续、身份证办理等事项时所需提供帮助咨询,畅通、拓宽海外侨胞利益保障渠道。 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在明溪县实施侨力回归、侨资回流、侨智回援“三侨回归”工程推动下,曾经致力于“走出去”的侨胞们纷纷回来考察,寻找商机。目前,明溪县涉侨企业39家,涉及农业、食品加工、大型商超、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以侨为桥,明溪县把“朋友圈”越扩越大,不仅积极“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将侨乡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春风化细雨 法润人心灵 就在宁化县长征出发纪念馆不远处,全省首家宪法小学——宁化县名远小学传来朗朗书声。 记者漫步“宪法历程长廊”“宪法知识漫画走廊”,不远处各类法律常识标语沿着校园长廊均匀分布在草地绿树间,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红色法治史、司法机构和红色法律体系,撞击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灵。 作为全省首个宪法学校,名远小学将宪法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上好“法治教育第一课”,通过推行“六个一”(唱一首宪法歌曲、绘一幅宪法书画、讲一个宪法故事、参与一次宪法宣誓、参加一次宪法知识竞赛、开展一次“我把宪法带回家”活动)行动,让宪法教育入脑入心。 “我转来名远小学已经一年了,在这里掌握到的宪法知识让我在今后的成长路上不害怕,因为法律就是最好的‘防身武器’。”今年6年级的吴睿婕是名远小学5名宪法小讲解员之一,在熟练讲解宪法知识的同时,她告诉记者,了解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后,自己对宪法更多了一份敬畏,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处,一定会更加尊崇宪法、维护宪法。 苏区红色法治的法治宣传,伴随着踏上长征之路的红军队伍,沿着革命的足迹播撒开来,从未止步。 近年来,宁化县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衔接起来,创新推出“三个一”(一阵地:全省首个宪法学校;一载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首家新媒体普法工作室;一队伍: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普法工作模式,精心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走出一条具有宁化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传承新路子。 不久前,张某接到一则骗子冒充乡镇党委书记诈骗的信息,第一时间想起老婆在枕边讲的反诈普法宣传,从而避免了钱财的损失。这是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开展“枕边普法”的一个缩影。 2022年,宁化县坚持继承和发扬苏区娘子军精神,联合多部门打造了一支由机关、乡镇、村(社区)女干部组成的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她们活跃在红土地上,发挥妇女独特优势,围绕家庭老公小孩“一老一小”以及身边闺蜜,创新推出“普法三式”(即“枕边普法”“妈妈普法”“闺蜜普法”),点亮苏区法治之路,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在宁化县双虹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周末课堂,“妈妈普法”志愿者们准时开设法治课,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发挥“妈妈”角色的作用,开展“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让孩子健康成长”主题活动,带领留守儿童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用法律的力量守护儿童的成长之路。 此外,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还充分发挥女性闺蜜角色作用,构建普法“朋友圈”。通过上门宣讲、帮扶助力等方式配合开展缅北窝点人员劝返工作,在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努力下,已成功劝返16人。 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和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热心公益的人士形成了“专群结合”多层次普法、多领域调解的队伍,法治意识在这块红土地上落地生根,大量矛盾纠纷在乡村一线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他们,正在用不同方式,诠释着红色法治文化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