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霖润山城
强化职能 普法更加便捷高效 南平市将普法依法治理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加快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成立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深化生态联合执法、“林长+河湖长+公检法三长”等工作模式,服务保障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乡村振兴·法治同行”“蒲公英在闽北”以及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系列主题活动。2021年至今,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28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40万多份,接受群众咨询3.5万多次。 发放“职工蒲公英”普法宣传教育基地牌匾 持续开展“百所联百会”活动,全市工商联及所属商会的112家企业与61家律师事务所完成结对,组织律师为611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茶产业全周期法律需求,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三茶统筹”,拓宽普法广度和深度。 广泛推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持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并实施动态管理,创建15个国家级、79个省级、104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深入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精准化管理,全市培育并建档19481名“法律明白人”,配备乡镇(街道)专职调解员304名、村居专职调解员525名。 优化品牌 普法更加深入人心 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的法治宣传阵地,南平市以群众学法需求为导向,开展“蒲公英+”普法模式,培育发展“律师蒲公英”“法官蒲公英”“巾帼蒲公英”“青少年蒲公英”“乡村蒲公英”等普法志愿者队伍,拓展“蒲公英+考亭讲堂”“蒲公英+廊桥”等载体。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为群众普法 “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支队下辖11个大队、183个中队,招募“蒲公英”普法志愿者11460名。 南平市还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运用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形式,精心制作《宋慈说法》《朱子爷爷普法课堂》等系列微动漫。完善“南平小律”智慧普法小程序,提供24小时“指尖上的普法”,推送普法相关信息1.3万多条,开展《宪法》《民法典》以及防范非法集资等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12场次,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次。 省“八五”普法中期评估督导组考察建阳考亭法治公园内的智能学法答题取水机 实施“一县一品牌”项目,探索形成“政府投入资金、政法部门实施建设、教育部门常态化运营管理”的阵地建设模式。将“传技”与“传法”相结合,把法治元素融入建本文化、剪纸文化、地方戏曲;在建阳考亭法治公园打造全省首批智能学法答题取水机;建瓯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少年法律学校;浦城利用喜马拉雅平台建成全国最大的有声普法阵地;武夷山发挥“双世遗”品牌优势,把艄公、导游等群体吸纳为“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打造“溪言筏(法)语”普法品牌,并创新“门票普法”形式,让游客“流量”撬动生态大普法“体量”。 全市现有法治文化主题场馆402个、宣传栏1925个,实现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南平市将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落脚点,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系统普法与社会普法并重,不断挖掘普法内涵、创新普法形式,持续向人民群众传递法律的力量和温度,让“法治的种子”在闽北大地孕育、开花、结果,为推动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凝聚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范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