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医药:党建“三联三融”激活发展引擎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4日讯 它的产值位居省内原料药企业前列,与多家跨国企业、制药巨头均有合作,主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多个地区;它在市场竞争中苦练内功,实现从低附加值原料药生产向出口型高端抗生素生产的转型蝶变……它就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丽珠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简称“福兴医药”)。 前行莫忘来时路,回顾二十年奋进征程,福兴医药总经理温贤军十分感慨:“福兴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重要节点,都是靠着党委牵头、党员带头作用取得的胜利。”这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同频共振 与企业发展相融 福兴医药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福州第二抗生素厂,经过国企改制,于2004年成为丽珠医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由于当时生产的是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的原料药产品,面对市场冲击,企业连年亏损,走到了破产边缘。 2010年,为了打开发展的新局面,福兴医药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首先面临的是重重质量门槛。“要想达到欧盟认可的药品生产质量,从硬件到软件都需要进行彻头彻尾的升级。”更新设备、修缮厂房、改善环境,重新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检测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要耗费巨大心血,可距离EU-GMP(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审计的时间只有半年,怎么跑赢时间? 关键时刻,党委牵头,组建“党员技术创新先锋队”“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责任区”,党员带头加班、攻坚克难。回忆当时的情景,党员骨干、菌种中心经理黄凤珠历历在目,“为了迎接第一次国际标准的审计,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连卫生间的缝隙都不放过。”而正是这次审计,让福兴医药成功迈过欧洲市场的门槛,实现向出口型高端抗生素生产企业的成功转型。 “国有企业的历史,为福兴医药打下了扎实的党建基础,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福兴医药党委书记陈小娟告诉记者,二十年来,党建工作始终与企业经营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在企业中形成党企联席、党员联带、党群联动“三联三融”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所谓“党企联席”即是公司党委班子和经营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来实现党建与企业管理融合。“党员联带”是党员带头创优,勇担标兵,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合。“党群联动”包括建立党建宣传阵地、开展员工关怀、履行社会责任等,实现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 通过党建与经营发展的双向驱动,福兴医药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先后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世界卫生组织WHO认证、韩国MFDS认证,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不仅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扭亏为盈,还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主研发 26项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竞争优势。 福兴党委还发挥党建平台优势,通过“党企新时空·政企直通车”平台,了解各类惠企政策,近年来通过工信部门申报多个惠企项目,为企业争取资金补助400余万元。 双向培养 与企业管理相融 来到福兴医药发酵二部车间,主管张宝根正在为新员工讲解发酵工艺的操作流程。大专学历的他,在刚入职时并不起眼。转变,来自党员的身份。 发酵工程部经理暨火兴发现张宝根是一名党员,认为这个小伙子应该是个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好苗子,便在工作中对宝根多了几分关注。果然,他发现张宝根不但不像其他新员工一样抱怨工作的枯燥和上夜班的辛苦,还富有上进心,对自己责任范围以外的工艺流程也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利用业余时间向同事请教问题、吃透资料。 于是,暨火兴更加用心教导这个小伙子,并逐步让他承担一些项目和管理任务。经过几年的锻炼,张宝根从“小菜鸟”成长为部门的中层骨干。 这是福兴医药实施“双向培养机制”的缩影。“党员员工往往思想觉悟高、更有担当、态度积极、充满正能量,是企业乐于培养的人才。”陈小娟介绍,企业通过综合采用岗位推优、重点考察、谈心谈话、结对帮扶等方法,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既为员工拓宽了上升渠道,也在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年来,陈小娟先后将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发展培养成党员,她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9名高管全都是党员。”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为推动质效整体提升,福兴医药党委推广“结对帮扶”机制,1名党员帮带2名普通员工,1个党支部结对N个生产车间,累计帮助一线解决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20余个,在研发、菌种、提炼等环节培养出30余名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