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晋江法院磁灶法庭:“三昧真火”烧“陶成”

2024-11-01 09:54:53 来源:福建法治报

晋江法院磁灶法庭将地域特色融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

“三昧真火”烧“陶成”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1日讯 在千年瓷都的深邃文化积淀中,“圣人乐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这一古训犹如晨曦微露,照亮了晋江市人民法院磁灶法庭的创新之路。磁灶法庭以“陶成”四步调解工作法为引领,匠心独运地将地域特色融入司法实践,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日前,记者跟随全国人大代表蔡金钗走进磁灶法庭,近距离了解该庭高质量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

温和“小火”

争前端“治未病”

“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心设立‘燕萍法官工作室’,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十大功能场所共同构建上下互通、左右联动的矛盾调处工作体系和基层治理新格局……”当天,蔡金钗走进磁灶法庭,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了解磁灶法庭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之路上的新作为。

为积极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今年2月,磁灶法庭在磁灶镇基层治理中心设立“燕萍法官工作室”,由杨燕萍、蔡燕萍两位法官下沉基层开展诉前指导和矛盾化解工作。

“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已成功调处305起纠纷,前端矛盾解纷成效明显。”讲解员介绍。

同时,在晋江市“网格化+司法送达”模式基础上,磁灶法庭探索建立“网格微法庭”工作机制,利用晋江“智慧网格”信息平台资源,委托各村居网格调解员参与其中,发挥网格员熟地熟人熟事优势,并依靠街道、司法所、居委会、派出所等各方力量,今年来共同排查化解苗头性、倾向性、源头性的矛盾纠纷58起。

“法院要以人民为中心,把不断提高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尽量用调解方式将纠纷化解在前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诉讼成本才会降低。”在走访过程中,蔡金钗思考良多并对法院工作做出指导建议。

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促进矛盾纠纷前端调处化解的有效举措。磁灶法庭以晋江“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开展庭镇、庭村支部结对共建,在镇、村分别设立“邻里法庭”“云上共享法庭”,就地普法12场,走访企业35家,解决纠纷20余起,涉及金额1639万元。利用全国首辆集开庭审理、组织调解、法律宣传、咨询投诉等为一体的巡回法庭车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释法析理,诉前化解纠纷达88.15%。 

千变“中火”

创新意助实业

去年以来,受经济结构性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更显艰难。一旦官司悬而未决,一些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就容易被“拖瘦”甚至“拖垮”。

“双方合作关系长达15年,有调解的基础。如果走诉讼程序至少得耗时半年,大家都拖不起。”走访中,磁灶法庭庭长、该案承办法官李金玲向蔡金钗提起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为了打破僵局,法官果断运用“法院+商会”机制,邀请磁灶商会会长参与调解。通过商会与企业的沟通基础,逐步让当事人放下戒心,再由承办法官阐明利弊,引导双方当事人认识到调解的优势。最终这起案件从受理到结案仅用时19天就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达成和解意见,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企业焕发新生。

晋江磁灶商会组织力量强大,磁灶法庭借助其辐射全国各地的商业网络、人脉资源,成立全市首家法商诉调工作室,建立“法庭+商会”诉调对接机制,全方位送达、调解、执行,以商会商对话模式成功化解涉企纠纷566件5493多万元,直接送达率上升15.2%。

同时,磁灶法庭首创“审务宝”手机办公功能,吸纳20名来自商会、行会等专业人员作为驻室商事调解员充实调解智库,推动80%涉企纠纷化解,法商诉调工作室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工作突出的商会调解组织”。

“要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把晋江人民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精神融入新时代枫桥法庭的创建工作,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助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蔡金钗对磁灶法庭成立全市首家法商诉调工作室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要将晋江精神深度融入司法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