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延平: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5日讯 近年来,南平市延平区检察院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小案不小办”,把检察建议作为推进社会综合治理的“催化剂”,抓好“精准施策、源头治理、协同联动”三个维度,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今年以来,该院共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2份,全都收到回复并被相关部门采纳。 精准施策 引领治理新风尚 每一份建议建议的背后,都是检察机关对案件的深入剖析。在办案过程中,延平区检察院办案人员通过拓宽线索来源渠道,深入调查和剖析案件背后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此提高检察建议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023年2月,该院办案人员在办理多件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以及非法收购、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中发现,多个行政机关履职不充分,未有效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生态资源受到损害。 为解决行政监管漏洞及共性问题,今年3月,该院通过主动与各主管行政机关沟通磋商,并以检察建议督促多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和打击合力,从源头上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然而,检察建议的发出并非终点,而是监督工作的新起点。 “我们通过跟踪回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持续监督,确保建议内容得到有效执行。”延平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负责人黄婕介绍,对于未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依法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提起公益诉讼,以法律的刚性保障建议“落地生根”。 此外,延平区检察院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案例对比等手段,精准识别出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有效拓宽了监督渠道。 今年5月,延平区检察院通过“公益诉讼+检察技术”办案模式,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平台分析近2年在建项目及在建项目相关建设单位缴纳扬尘税的两组数据,排查出辖区内存在6处在建未验收工程项目未依法缴纳扬尘税。该院立即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税收管理职责。目前,6家涉案企业已依法缴纳环境保护税及滞纳金。 源头治理 筑牢防线“治未病” “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我们在检察建议上下足了功夫,把每条小建议做成预防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文章’。”延平区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严晓清表示,该院通过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及时发现并纠正社会治理中的潜在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年1月,该院承办检察官在办理林某某故意伤害案时,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林某某与被害人徐某某均为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两人因在日常宿舍生活中产生矛盾,长期没有化解,最终演变成刑案。承办检察官多次走访该学校,发现学生普遍法律意识淡薄、校园宿舍管理混乱、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等诸多问题,遂依法向该校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学校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完善校园宿舍管理,强化建立落实对学生心理健康预防、预警、干预机制。 检察建议不仅是对个案的纠正,更是对制度建设的推动和完善。 2023年7月至9月间,余某某先后5次到玉屏桥路段,盗走路灯及景观灯的电缆线售卖获利。在办案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被盗路灯的相关管理单位在管理及防范等方面存在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延平区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该单位完善工程信息资料管理、健全公用设施巡查制度、加强维护人员教育培训。相关单位立即针对检察建议书的要求认真进行整改,并及时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一份检察建议,实现了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综合治理,由点及面,从而产生“制发一件、治理一片”的辐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