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检察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
“四轮驱动”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福州鼓楼检察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7日讯 在近日召开的福州市民营经济强市发展大会上,“福州市强化知识产权检察‘四轮驱动’助推创新发展第一动力”入选福州市营商环境创新十大举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作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基层院,近年来始终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充分发挥全省首个最高检基层办案联系点及集中审查起诉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优势,创新打造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合一”统一履职模式,“四轮驱动”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专业办案 凸显四检合一新成效 日常生活中,条码扫描设备被广泛运用,也让从某知名科技信息公司离职的游某嗅到了商机。然而,虽然自己的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但效果不理想。对此,游某打起了“借助外脑”的主意。 2016年6月起,游某等人瞄准福建某家在条码扫描领域颇有建树的公司,经人介绍找到该公司的工程师余某、刘某来从事兼职工作。同时,游某还与该公司的离职员工邱某等人成立的新公司开展合作。 双管齐下,游某从中获取了不少条码扫描设备解码库的相关源代码,未经授权,将相关技术应用在自家公司的扫描器、扫描平台等产品中上市销售。截至2020年6月,共获利168万余元。 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鼓楼区检察院沿着案件线索深挖上下游犯罪,追诉多名犯罪嫌疑人,并在诉讼中对被告人提出全省首份“从业禁止令”量刑建议。 作为鼓楼区检察院推进专业化办案及综合履职的典型案例之一,2024年4月,该案被最高检写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白皮书》。 “知识产权案件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疑难程度高、法律争议多,对办案履职能力和办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不可谓不高。”鼓楼区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第六检察部主任林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2020年12月,福州市检察院便在鼓楼区检察院挂牌设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对内抽调全国检察人才、业务能手组建专业办案团队;对外建立原管辖检察院协助监督、侦查人员列席庭审等机制,扎实推进专业化办案。 在此过程中,在福州市检察院指导下,鼓楼区检察院于全省率先出台“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标准指引”,坚持每案提前介入,严把证据关、事实关;办理的全国首例微信小程序被侵权案入选全国“剑网2022”专项行动十大案件。同时完善“一案四查”履职机制,坚持同步审查刑事追诉、行政违法、民事追责及公益损害线索,推动综合履职精准落地。 协同治理 打造综合保护新格局 “办案是载体,推进治理,全面提升创新之力才是目的。”林鸿介绍,近年来,鼓楼区检察院立足办案,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等多方联动形成保护合力,从个案协作向机制协同迈进,将检察履职融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通过全链条、全方位的共治助推知识产权保护从治罪走向治理。 如今,不少国货首饰品牌成为潮流时尚引领,更带动了设计、制造、零售等上下游行业。而福州的林某看中了这点,于近年购进了仿冒的知名品牌首饰近200件进行销售,至案发的短短6个月,已售金额达10万余元。 “首饰的设计思路和产品很容易被模仿,我们之前也遇到过此类情况,但是究竟我们有怎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实在是很困惑。”被侵权的首饰品牌公司负责人表示。 对此,鼓楼区检察院结合知识产权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机制,创新建立一手册、一清单、一平台的“三个一”机制,通过送达“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权利人清单”并开展“一站式公告”,让被侵权的首饰品牌公司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准确提出希望获得赔偿以及仿冒品不再上市销售这两项诉求。而林某也积极赔偿损失,并承诺不再销售侵权产品。 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鼓楼区检察院通过公开听证,对林某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最后,经判决,林某被判处缓刑并处罚金。 “我们建立‘三个一’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办案中发现的企业受侵害发现难、自行取证难、维权挽损难等共性问题。”林鸿表示,自2021年以来,得益于该制度,鼓楼区检察院累计帮助140家企业挽回损失7300余万元。 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鼓楼区检察院还不断完善参与综合治理机制,落实企业整改和行业治理“每案必审”,为68家企业提供完善风险防控建议300余条,发出行业治理检察建议7份,推动辖区多个行业的经营不断完善,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中督促整治快递假烟多发频发问题检察建议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