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画手”笔下的和美“平安图”
“警营画手”笔下的和美“平安图” ——记“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人口管理科科长周燕芳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7日讯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厦门公安队伍传来喜讯——周燕芳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位既能执笔绘就“鹭小营”萌警IP,又能扎根基层创新多项便民举措的警营“多面手”,从警二十年在鹭岛平安画卷绽放出柔美而坚韧的巾帼芳华:从户籍窗口的细致描摹到社区治理的精雕细琢,从便民服务的暖心浸润到警务创新的泼墨挥洒,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把警服蓝的刚毅化为笔尖的温暖色彩,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平安图”。 周燕芳(左) 民生水彩画—— 晕染群众心头的暖色调 “其实我没学过画画,算不上特长,顶多算喜好,开始拿起画笔,是源于晒娃。”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人口管理科科长周燕芳坦言,家里有了二宝后,她觉得孩子们的童言趣语充满画面感,便拿起画笔开始涂涂画画。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将“拙作”发到网上后,获得了不少关注,从此,画笔便成了她工作、生活中最好的“相机”。 “当年计算机专业特招入警时,我以为会去刑侦部门,结果被分到户籍窗口。”2005年盛夏,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周燕芳走进翔安分局办证大厅。彼时的她未曾想到,这个与“打击犯罪”相去甚远的户籍窗口,会成为她践行初心的起点。 面对群众操着闽南方言的急切询问、老人颤巍巍递上的证件,她很快意识到:“户籍窗口不是机械的流水线,而是人心的连接点。”身为永春人的她苦学翔安腔,并自创“三语工作法”:普通话解释政策、闽南话拉近距离、手写纸条补充说明。 一位瘫痪老人因身份证过期无法就医,家属急得落泪。周燕芳当即协调民警携带设备上门采集信息,当天便将临时证件送到床边。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为中考考生加急办证、帮无户口人员落户……“户籍窗口是群众看公安的第一扇窗,我们要让这扇窗透出光。”周燕芳言语坚定。 “户籍档案里装的不是纸,是人生。”在警营新苗培塑课堂上,周燕芳总以这句话警醒着户籍警的使命担当。那年春分时节,满面风霜的老黄搀着耄耋生父踏进翔安分局。这位年逾五旬的汉子声音发颤:“养父母去世二十载,我向法院提交了多次解除收养关系诉状,却因缺乏适格诉讼主体始终未予立案。”凝视着当事人眼底的希冀与惶惑,周燕芳在系统梳理原始户籍档案、走访多位知情人形成完整证据链后,发起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当变更页‘次子’字样映入眼帘时,老人龟裂的拇指反复摩挲着油墨未干的纸页。 “警察的笔尖,既要有法律的重量,更要有人心的温度。”揣着这样的初心,周燕芳三年来解决辖区无户口人员落户难题近百例。 她的暖心还用“画笔”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设计“鹭小营”女警卡通形象时,她特意让卡通人物系上围裙、手持锅铲——“警察不仅是执法者,也可以是邻家姐姐”。这个萌趣形象随后出现在反诈宣传册、校园课堂甚至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中,成为群众眼中的“平安符号”。 “女警的细腻,在于总能看见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周燕芳说。这份柔软,宛如水彩漾开的温情,无声无息地渗透进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 治理工笔画—— 勾勒基层平安的铁线功 2020年升任人口管理科科长后,周燕芳的战场从三尺柜台转向更广阔的基层田野。 人口管理科是直接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业务部门,小到群众要办理户籍业务,大到派出所社区警务指导,这些都是人口管理科的日常工作内容。“社区警务不是纸上谈兵,得像画画一样,先打底稿,再层层晕染。”周燕芳常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作为人口管理科科长,她深知基层治理的根基在于精准与细致。 她还牵头制定社区民警绩效管理细则,推动全区争创全省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一级派出所3个,辖区刑事警情连年下降。 作为派出所业务指导部门,她坚持将业务培训指导贯穿始终:开设社区警务大课堂,对社区民警进行针对性指导培训。为了提升培训效果,她用画法讲解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效,甚至还有手绘课件,将复杂的系统操作流程变成卡通图解,连老民警都笑称:“看她的画,比看说明书明白多了!” 五年耕耘,成效显著:翔安区刑事警情连年下降,群众安全感位列全省前列,人口管理科也因工作成效突出,3次被授予集体嘉奖。这幅基层治理的“工笔画”,因她的匠心独运而笔触清晰、筋骨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