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法院“执破直通”机制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从“破产”到“破茧” ——连江法院“执破直通”机制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执行不能”企业能否控增量、减存量?法院办理“执转破”案件成本能否最大限度降低,处置成效能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连江法院积极落实“执破直通”机制,打通执行与破产之间的程序壁垒,实现人员、审查、职责、程序等直通,助力“患病”企业重生,推动“执行不能”企业出清,强力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数据显示,2024年,连江法院审结38件执转破案件,化解关联执行案件229件,盘活不动产3万多平方米,处置机器设备、工业厂房等资产共计3000多万元,清理涉企债务6.12亿元。 程序前置—— “僵尸企业”提速出清 从0件到38件,从900.25天到108.75天,这两组数据的变化,是连江法院在破产案件审理中提速增效的体现。 破产案件审理程序多,周期长,如何在案件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压缩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率,加速“执行不能”企业市场出清?近年来,连江法院积极寻求解决之路,围绕有无财产、重整可能性、后续价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因类施策。 针对无产可破案件,该院采取打包摇号选定管理人、线上召开一债会等方式缩短审理时长;针对有产可破案件,该院前置企业财产处置程序,将在破产程序中处置资产转变成执行阶段处置资产,提高案件办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债务清偿率,减少后续衍生社会问题。 在连江某家具有限公司破产清算纠纷一案中,连江法院通过财产处置前置的方式,收回款项70万余元,另一批流拍物由福州某家具公司保管。案件转入破产程序审理后,法官发现该案涉及职工债权人数43人,确认职工债权65万余元,其他债权500多万元,另有流拍物保管费用47万元,可供分配的财产70万余元根本无法抵销债务。2024年7月2日,该公司被宣告破产。 但破产并不意味着债务的消除和法院工作的结束。一边是众多职工的催讨,一边是日益增长的保管费用,连江法院经与管理人多次沟通联系,最终决定将流拍物以实物方式抵偿给保管企业,用于支付所欠保管费用,拍卖所得余款按照破产法规定依法分配。该方案得到债权人会议通过,最终43位职工获得清偿款61万余元,职工债权清偿率达92.98%,避免了后续职工维权问题。 “其实多数‘僵尸’企业在执行阶段就已不再经营,企业无财可破,无资抵债,许多申请人更倾向于在企业宣告破产后,通过向股东追缴出资的方式追讨欠款,这也是目前运用较多的一种清偿方式。”连江法院破产审判团队法官周文说。 周文办理的罗源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就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债权人与公司达成一致调解协议,股东向12位债权人支付款项36万余元,债务得以全额清偿,化解关联执行案件26件。 2024年,连江法院以高效方式推进破产案件审理,共审结破产清算案件34件,有产可破案件审理时长从900.25天缩短至108.75天;无产可破案件审理平均用时缩短至46.31天,极大提升“僵尸”企业市场出清速度,推进破产企业财产得到妥善处置和分配,提升债权清偿比例,实现纠纷彻底化解。 问诊出方—— “患病企业”涅重生 “执行不能”的企业被宣告死亡后,对于债权人的利益将极大地受损。如何尽可能地将“执行不能”变成可能,让“濒危”的企业看到“生”的希望? 连江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中,灵活运用“执破直通”机制,针对性地为企业问诊出方,实现执行、破产、和解的高效运转,让一个个破产企业实现和解甚至重整,最后绝地重生。 2024年2月1日,福建某石油公司向连江法院申请对福州某汽车销售公司进行破产审查,该破产案件立案审理后,连江法院主动联系管理人,敦促积极履职。 “我们公司目前经营上出现了一点问题,能不能再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会尽快筹款,也希望公司能继续经营下去。”福州某汽车销售公司艰难地表示。 在获知企业愿意还款的意愿后,连江法院和管理人多次组织申请人、其他债权人与福州某汽车销售公司协商,希望能帮助企业渡过眼前的难关。最终,经多方努力,福州某汽车销售公司与申请人福建某石油公司及其他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完毕,汽车销售公司重获“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近日,连江法院破产审判团队走进福州某汽车销售公司,看到公司已重新投入运转。“生意现在重新步入正轨,截至目前已销售车辆60多辆,累计营业额达两千万元。”公司负责人开心地表示。 除破产和解外,对无法履行债务的公司,积极获取外部投资,解决债务危机,实现破产重整也是一种重生方案。 连江县某林业开发公司因市场环境变化无力清偿债务,被移送破产审查。审理过程中,法官发现该案债权债务关系简单清晰,公司虽陷入财务困境但还有一定的客源具有挽救可能,若能引入资金帮其渡过眼前难关,则能“变死水为活泉”。 于是,法官多方奔走沟通,在管理人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找到重整投资人一次性投资152400元,原股东也自愿将名下股权无偿让渡给重整方,作为重整方提供偿债资金的对价,该重整计划获债权人会议通过,企业得以重整复活。如今,公司恢复正常生产,订单源源不断。 一个个“患病企业”的新生,带动的不仅仅是职工工资保障、税务缴纳、信访化解等一系列民生保障和营商环境事项,更保障了许多职工、债权人的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