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你们还收压岁钱吗?
所有权存在争议 不理智消费仍存在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1日讯 2018年寒假已接近尾声,春节压岁钱收支情况逐渐成为大学生谈论的热点话题。那么,大学生们今年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呢?有调查显示,50.93%的大学生收到压岁钱不超过1000元。其中,收到500-1000元最多,占24.32%;其次是100-500元、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分别占22.75%、16.17%、10.16%;此外,有3%的大学生压岁钱超万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则发生在2016年的女大学生起诉父母返还压岁钱的案例重新引发人们关注。 【案例回眸】 女大学生起诉父母索还压岁钱 云南女大学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合,于2010年11月协议离婚,小娟由母亲抚养。离婚后双方又因对小娟的抚养及婚后财产分割等问题多次对簿公堂,导致相互矛盾和隔阂不断加深。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学,但其父母因矛盾和隔阂太深,双方都不愿主动承担小娟上大学的费用,小娟为学费、生活费犯起了愁。无奈之下,小娟的奶奶出面想办法凑够了第一学年的学费,小娟才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报到。后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还压岁钱交纳大学学费为由向安宁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6年11月,安宁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承办法官了解到小娟父母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和隔阂转移为不愿意支付孩子的学费,导致小娟不得已以要求返还压岁钱为由让父母为其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实。据此,法官认为“一判了之”并不能尽快解决小娟的燃眉之急,也无助于修复已经破裂的父女、母女亲情,遂确定了“释法析理,尽力调解、疏导”的办案策略。从法律的角度耐心细致地给小娟父母讲解现行法律规定。同时,从道德层面向小娟父母灌输父母子女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法、理、情相融合的调解,最终让他们心平气和地达成了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及生活费共计1500元,直至小娟大学毕业的调解协议。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近年来,除了小娟因压岁钱告父母外,还有一位奶奶因转走孙子4.5万元压岁钱被孙子告了,以及母亲取走3个孩子56万元压岁钱成被告的案例。而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是以家长返还压岁钱告终。 【专家热议】 压岁钱应是“意义大于实际” 有人认为,压岁钱越涨越多,不是好事,压岁钱本应该像广州风俗那样,给个几元几十元即可,这样孩子即便是自己支配,也都是小事,如果给孩子的压岁钱挺多的,高达几万元,麻烦可能就来了。可见压岁钱属于谁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压岁钱要回归祝福本义、象征地给,如此压岁钱也不会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胡光伟认为,社会需要的是“孝顺的儿女”和“开明的父母”。儿女孝顺了,根本不存在因为压岁钱对簿公堂。父母开明了,也自然会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好压岁钱方面用尽良方。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逢逢认为,父母为了孩子发展和成长适当处置压岁钱是合法的,孩子长大后以年龄尚小或未经同意向父母主张“压岁钱”,也同样违背了《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和我国的公序良俗,依法不应得到支持。 对于压岁钱的归属,不少网友认为,压岁钱从某种意义上是大人之间的“人情世故”。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压岁钱,自己同样也会“礼尚往来”。“其实,一来二去,都是这些钱。”有市民认为,这些钱就应该是父母的,而不是孩子的。 对此,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黄铖律师认为,压岁钱属于赠予财产,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受赠人,而非监护人。所以,法律上,压岁钱的所有权属于小孩并非父母。黄铖还表示,若受赠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根据《民法总则》第34条的规定,其监护人有义务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即父母帮助子女保管压岁钱。 济南中院也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法律性质解释说,法律上将给予压岁钱的行为定性为赠予,意味着压岁钱一经孩子接受,赠予合同便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