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网贷蹿红,别让高利贷钻了空子

2018-03-05 10:14:43 来源:福建法治报

 
 

打创新旗号 高利贷钻了政策空子

近年来,国家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释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让部分打着创新旗号的“网络高利贷”钻了政策的空子。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记者,目前问题主要出在既不持牌、也没完成备案管理的助贷机构上。

据于百程介绍,现金贷平台大致可分为持牌系金融机构、P2P网贷、助贷机构三大类。目前数量最大、出问题最多的是助贷机构,市场上有1000多家。其身份近似“中介”,资金来自与其合作的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这些机构亟待清理整顿,进行备案管理。

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然而,现金贷属于金融专业领域,他们往往通过“砍头息”“日息”“月息”等作弊方式逃过互联网应用商店的一般性审核。

“有关部门针对现金贷业务多次下发文件,但问题仍然存在,说明执法力度不够。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收取各项费用的利润很高,违规违法成本很低,难以形成震慑。”陈科军说。

部分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通过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制定“负面清单”,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等方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于百程认为,监管层应尽快明确现金贷的责任主体和类型,进一步加强现金贷业务的整治工作。监管部门也应向互联网应用商店提供行业“黑名单”,清理“害群之马”。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建议,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应当做好法律风险评估,明确创新的规则和边界,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综合半月谈网 、新京报)

观点采撷:

别让网贷成为悲剧的助推器

“网贷”是指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行为,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网络贷款的出现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网贷的便利战胜了熟人借钱外加的人情债和银行借贷的繁琐手续,网贷已成为现代年轻人借贷时的首选渠道。但随着网贷越来越获得社会青睐,网贷的周边新闻却多以悲剧收场,“19岁女孩欠高额网贷失联,母亲家中自杀身亡”“25岁硕士自缢身亡:手机上13个网贷APP、负债5.2万元”。现如今,网贷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优势似乎也受到新闻的渲染,让更多人对网贷揣了一份质疑。

网贷之所以成为这部分新闻悲剧的导火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网贷对于贷款对象的审核要求不够严苛。“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的广告词是一种营销手段,更是对受众的致命诱惑。因为放款条件宽松,在不清楚放贷对象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任意借贷确实让很多需要资金周转的事情迎刃而解,但也让一部分没有消费自制力的年轻人有了放纵的借口。不顾后果的借贷行为成为满足暂时虚荣的保护伞,浅尝甜头的借贷越发不可遏制地变本加厉。有了一次不劳而获的金钱红包,就把偿还时的压力忘得一干二净,最终导致无法偿还进而走上不归路。过低的放贷条件有利有弊,但为了不让悲剧上演,尽量做好借贷对象申请时的条件核查工作,了解个人偿还能力后再通过网贷批款,可能是终止悲剧的一方良药。

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是潜移默化助推网贷良性发展的幕后推手。正确的消费观是指个人的收入与支出要相和谐,在消费的同时要考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能不顾后果地消费,依靠网贷的超负荷支出只能造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要规范网贷市场的合法合规流程,从根源上消灭“网贷悲剧”的上演。目前网贷市场鱼目混珠的杂乱现象,让很多盲目求款而不三思的申请人在后续的工作生活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干扰,甚至延伸至裸贷、校园贷的不良现象等,最终造成个人的不良信誉记录或是接收到恶性暴力催款等。选择网贷时要注意识别,以防掉入非法网贷的高额利润陷阱。

网贷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像看待最初的网购、网络交友一样,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难免带有争议。只要社会大众树立风险意识,对待网贷要有所选择,有所识别,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网贷市场严格规范后,网贷自然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便利助手,而不再是悲剧的助推器。

(汪丹 内蒙古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