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恶俗“婚闹”几时休?

2018-03-09 10:11:22 来源:福建法治报

民俗形成时间漫长

专家建议新旧结合

针对近期各地频发的“婚闹”行为,记者联系了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高巍称,“婚闹”和古代的抢婚制度有关,抢来新娘后,其他没有婚配的朋友会在婚礼上开玩笑,但实际上很难把握程度。“早些时候“婚闹”也有对新郎新娘造成伤害的例子,演化到现在,“婚闹”的很多习俗是一种陋俗。而且也不排除部分人是借由“婚闹”的习俗来做着一些不应该的事情,所以这些必须要制止。

高巍介绍,随着社会改革开放,“婚闹”行为已经明显减少,但在部分偏远或开放程度低的地区仍保留一些陋俗。“民俗没有明文规定,一些做法传承下来,不会因为改革开放而骤然停止,甚至会有其他不好的发展。”此外,法制观念淡薄和旧观念根深蒂固也使得旧习俗继续延续发展。

对于如何避免低俗“婚闹”行为再次发生,高巍认为,传统习俗有积极正面的意义,关键在于实现传统向新形式的转变,探索形成新旧结合,并且可以为大家认可接受的形式,“民俗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时间的检验,现代文明因素注入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学界深入民间、媒体的宣传和老百姓认同,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结合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探索和打磨被大家认可的婚礼礼俗”。

(综合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

知识百科:“婚闹”的由来

说起“婚闹”,2000多年前的西汉,有些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闹洞房的现象。班固在《汉书》中介绍燕地风俗时,有这样一句话: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就是说结婚那天晚上,大家可以不分男女,抛开一切繁文缛节玩耍嬉闹,目的就是为新婚夫妇助兴,增添喜庆气氛。

最常见的“婚闹”节目有“弄婿”,就是在结婚当天嬉耍新郎官。还有“听房”,就是亲友在洞房外偷听新人房事,“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夫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

当然,也不会饶了新娘,叫“弄新媳”。比如明朝有这样一个婚俗:亲友们故意把洞房床上的花席反铺上,然后让新娘把它翻过来。新娘一边翻旁边有人一边问:“翻过来没有?”新娘害羞不回答,闹洞房的人不依不饶一直逼问,直到新娘红着脸说:“翻过来了!”当然,这可能是关于民间 “闹洞房说荤话”最文明的版本了。

其实,到了东汉、魏晋年间,民间的“婚闹”现象就不但越来越普遍,而且越来越大胆和放肆。大庭广众之下,闹洞房的人毫无顾忌地问新娘一些荤话俗语——“于稠众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至于新郎就更惨了,被灌酒不说,还会被要求去做一些出格荒唐的事,如果不配合就会被用棒子敲打。

东汉末年汝南郡,一个叫杜士的人新婚大喜,宴请亲戚朋友。他有一个朋友叫张妙,酒席上喝高了,带着众人闹洞房,还把新郎杜士用绳子捆绑起来吊房梁上,用棍棒打了20多下,结果活活把新郎给打死了!原本热热闹闹的喜事,转眼间成了哭天抢地的丧事!后来,杜家人把张妙扭送到了府衙。幸好,太守大人仁慈,认为张妙是“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这才侥幸逃了一命,没有判成死罪。然而杜士却再也活不过来了,真是活生生的悲剧。

中国人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各类不文明婚闹现象也愈演愈烈。有人认为应该加大惩治力度,像根除顽疾一样彻底杜绝。如果真这样,原本应该热热闹闹的大喜日子里,会不会因此变得一点意思没有了呢?

(川北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