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刚毕业的你在找工作时 请自觉远离这些“陷阱”

2018-06-25 10:14:09 来源:福建法治报

案例一:“培训费”陷阱

去年4月,龙岩的小翁在58同城网上发简历求职。没过几天,她接到一家公司打来的电话,称正在招聘动车乘务员,工作地点在福州。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后,小翁到福州面试。面试过程中,对方提及上岗前要参加一个为期5天的培训,收费6800元。

小翁当时身上没有那么多钱,对方表示,培训费可以从以后的工资里扣。小翁签协议后,被告知钱已经从某贷款平台里贷出,还款分成24期,每月本金加利息300多元。

接下来的5天里,小翁接受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她被带到福州火车南站附近的东方爱维清洁有限公司面试,并被录取。但事后她得知,到该公司上岗前根本不需要花钱培训。此外,小翁入职后发现,岗位待遇以及休息时间也不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她认为被骗了,于是离职。经过协商,提供培训服务的公司退还一半培训费。

福州市公安局后洲派出所民警王辉提示:

求职者应提高警惕, 不要在应聘过程中向招聘单位缴付培训费用、服装费、 资料费等任何形式的费用或抵押证件; 同时, 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不要将身份证等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求职者遇到招聘骗局可向110报警寻求帮助。

案例二:“个人信息”陷阱

2016年10月,烟台市多所大学的20多名学生向“亚马逊”公司投简历,通过面试后,对方一再重申自己是大公司,面试者应聘时资料必须带齐全。这20多名学生并无多想,应聘时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和宿舍地址。

其中一名女生小伟幸运地通过了面试,进入到培训期。可是培训了半年多,小伟却始终没有上岗机会。

培训过程中,对方还向小伟提出过视频认证的要求。没想到,不久后小伟就接到了借贷公司的催款电话,她这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对方套用,在各个网络借贷平台贷了款。后来,小伟得知亚马逊从来就没有在烟台地区招过兼职。

类似这样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例数不胜数,而且五花八门。这些个人信息除了“被贷款”,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售卖。有些“招聘单位”常常以“优越条件”为诱饵进行招聘,并让求职者填写一份十分详尽的个人简历,要求填写具体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然后打包售卖。

福州市公安局苍霞派出所民警张棋提示:

针对此类诈骗,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密,如家在哪里、有什么亲属、亲戚的联系方式等,这些都没必要留,顶多留求职者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就够了,家庭住址之类的信息完全没必要填写。此外, 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发现职介机构和招聘单位在招聘时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人社部门举报,也可拨打人社部门的咨询电话12333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