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滴唾液就能测出孩子是某方面天才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

2019-04-03 11:20:02 来源:福建法治报

天赋基因并无充分科学依据

当心“因基施教”贻误孩子成长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天赋基因决定孩子未来发展是一个伪命题。”北京大学医学博士、科普作家王承志认为,天赋基因并无充分科学依据,其逻辑是基于一些发表的基因型和表型相关性分析,即使一些有明确科学依据的和某种能力相关的基因,也无法代表一个人的天赋。

王承志说:“例如‘辅机动蛋白3’基因常被用来检测运动天赋。这种基因的R型变异可能让人体生成一种存在于快肌纤维中的蛋白质,为人体提供爆发力,而X型变异则会抑制这种蛋白质的生成。被检测有R型变异的人会被称为‘有运动天赋’的人,但一个人是否会成为运动健将和是否携带该变异并无直接联系,人的每个能力都由很多因素决定,每个基因的贡献都并非决定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多家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结果五花八门,除了音乐、数学、绘画等常见选项,有的表述为“自我超越能力”“领导力”等,有的则表述为“自我反省”“早熟”等。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一些特定基因的检测结果和某一类天赋的关联各有各的解读,并没有一致、标准化的认定。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基于目前的技术,将基因检测结果直接推导为儿童的天赋是不准确的。“仅靠一个基因去推测孩子是否有相关天赋是不负责的。”某高校一位分子与遗传生物学领域教师表示,片面地通过几个或几十个相关基因位点检测确定孩子的天赋十分不靠谱,因为基因检测需要大量临床样本,且需要证实和证伪,后天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比天赋重要得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看,确实需要了解孩子在哪方面具有天赋和潜能,但天赋不是机器一下子就能测出来的。“对商业机构来言,家长的钱最好赚。但如果以商业机构的测定结果来培养孩子,可能会干扰甚至耽误了孩子正常的成长。”

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吴卫认为,如果检测项目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儿童天赋基因检测产品可能涉嫌夸大宣传,建议消费者理性看待相关检测,避免因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华网)

观点采撷:

别把天赋基因检测当成高科技算命

基因检测进入商业市场已经不算新鲜事。基础的基因检测只要花费数百元,就能获得关于受检测者祖源、健康风险及药物反应的报告。然而,即便是最简单的基因检测,其精准度也面临较大争议。一些商家为了推销仪器或服务,过分夸大了基因检测的作用。相应地,一些相对理性的消费者在购买基因检测服务时也抱着娱乐心态。

如果说基于大数据和临床案例来分析受检测者的祖源、健康风险等信息,尚有一定科学依据,那么所谓基因检测“天赋”,显然属于赤裸裸的忽悠。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固然跟先天基因有关,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日常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后者的影响更为深远。

以高科技的概念和伪装,让部分消费者信以为真,是一些不良商家惯用的套路。曾几何时,智商检测在一些家长群体中也极为流行。其实,只要智商在正常范围内,一个人的后天发展就存在多种多样的可能,智商高并不等于才华出众,智商在平均线附近也未必不能做出大的成就。如今,基因检测似乎更高级了,但依然掩盖不了以片面数据误导消费者的实质。

现在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从积极的角度看,除了满足部分的娱乐需求以外,更多的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然而,基因检测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些消极的结果,如果受检测者作出过激的反应,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如果所谓基因检测显示“数学能力不行”,难免让受检测者灰心丧气,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勇气。一些疾病风险预警尽管可以促使消费者更加注意个人健康,但如果产生“易患某种疾病”的心理阴霾,显然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任何有爱心、负责任的家长,都高度关注子女的教育。然而,关注子女教育,归根结底还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成熟教育观念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的成长方向。天赋是人们评价特长和才能的溢美之词,但真把天赋当成“宿命”,并迷信现有技术条件下对天赋的基因检测,恐怕只会把孩子引向错误的成长路径。

以科学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迷信科学与技术,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和最终指向。应该承认,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未来有可能利用基因技术改善健康甚至增强智力。但是,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问题,人们更不应该把自我认知寄托在并不成熟的基因检测上。

缺乏怀疑精神和质疑思维,全盘接受似是而非的概念,才助长了伪科学和科学骗子的嚣张气焰。如果基因检测的结果,就是让人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患得患失,把严肃的科学检测异化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心理游戏,那它简直成了披着高科技外衣的算命。

(王钟的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