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滴唾液就能测出孩子是某方面天才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靠谱吗?

2019-04-03 11:20:02 来源:福建法治报

对话:

“防沉迷需家长为孩子营造好成长环境”

记者:短视频沉迷应该怎么界定?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沉迷”介于正常使用和成瘾之间,目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对于网瘾,中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学会都有标准,比如一天非工作学习需要上网4个小时以上,不上网就会特别烦躁等。

短视频毕竟是新生事物,这方面研究相对较少,沉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这也导致家长和老师容易把标准扩大化,孩子玩半小时家长觉得受不了,要是每天玩就更受不了。

记者:短视频沉迷存在地域差异吗?国家网信办的消息说,防沉迷系统还将试点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甄别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

孙宏艳:确实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相对于城市的孩子,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短视频。大城市文化服务比较丰富,城里的孩子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或者出去旅游、学骑马,但农村的孩子大部分缺少这些条件,特别是留守儿童,每月几十元的网费就把一个月的娱乐都承包了,生活中没有接触其他文化生活的机会和环境,只能靠刷短视频来获取欢乐或打发时光。

记者:长期沉迷短视频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什么影响?

孙宏艳:总的来说,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比如,短视频中的各种炫富、各种晒,可能给青少年造成一种对生活的错误了解,认为成功很容易,可以一夜暴富,可以很容易成为白富美、高富帅。另外,一些偏激极端的短视频内容,比如吃玻璃碴、虐待动物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可能让青少年出现通过虐待动物去发泄自己情绪的倾向。

记者:对这次上线的防沉迷系统,你怎么评价?

孙宏艳:这是国家层面保护青少年的一种举措,值得肯定,但效果可能有限。这样的防沉迷系统并不少见,比如过去的“绿坝”系统,但这些模式都要青少年主动选择才行。如果青少年自己想被管理,系统才有效;如果不想还是没用,就是个摆设。而真正沉迷的往往是那些不想被管理的。

记者:在你看来,什么才是防沉迷最有效的办法?

孙宏艳:最主要的是调动青少年自身积极性,让他们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我们曾经做过全国10个城市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研究发现,有网瘾的孩子基本上是亲子关系不好的。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孩子有烦恼无处诉说。

如果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很有趣、很有意义,有很多好玩的、很多温暖的地方,就不一定非得到网上去,而这时候成年人对孩子的管理也会更奏效,所以我觉得孩子网瘾的根源关键还是在成人世界。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