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网络“黑产”何时休?

2019-07-15 11:32:59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专家说法:

自家WiFi比移动数据上网相对安全

网络安全专家邵彤称,用户手机访问网页过程中,有几种可能泄露手机号码:你的手机知道你的本机号码(比如SIM卡里写入了本机号码),流氓网页通过浏览器的接口或者漏洞获取了。

另外,邵彤称,浏览器的Cookie里包含你的手机号码绑定的第三方网站账号相关信息,第三方网站将其泄露给了流氓网页。如果使用数据连接上网,运营商知道手机号码,流氓网页通过运营商的接口可以获得访问者的手机号码。

邵彤提醒称,普通用户上网,建议电脑上安装知名杀毒软件,不浏览来历不明的网站;手机用户使用知名浏览器,不安装来历不明、需要越狱的root或者盗版App;另外,使用家里的WiFi上网比数据连接上网相对安全。

相关链接:

手机APP 盗走你的隐私信息了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手机里安装的APP软件程序越来越多。这些APP在给人们提供多样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获取了不少用户的隐私信息,甚至部分APP还利用这些信息牟利,给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

APP泄露隐私现象频发

“最近,我每天都会接到三四个陌生号码的来电,其中多半是某购物网站推销化妆品。”市民赵先生对此感到烦恼不堪,他上个月在一家电商平台给女友选购了一份护肤品套装,随后推销化妆品的电话骚扰就接连不断。

像赵先生的经历,不少市民也遇到过。在手机上搜索了某个关键词,不久相关的商品推荐就出现在购物网站的首页;打开外卖APP,程序自动推荐曾经关注过或点过的美食;打开新闻资讯APP,程序自动推荐浏览过的关联主题文章;打开旅游APP,系统自动推荐曾搜索过的景区附近的酒店等。

今年“五四”青年节,一个美图类的APP设计了一款新玩法,通过头像模板生成民国时期的照片,以“我的前世青年照——百年前的你竟然长这样”信息迅速引爆微信朋友圈。据悉,仅仅两天该APP就收集了数千万张用户照片,以及用户的其他一些隐私信息。

据了解,每逢特殊节日,一些第三方应用程序就会推出性格测试、人品调查等各种“应景”玩法,借机搜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这些程序对用户个人信息达到精准的了解程度,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必须直面隐私信息泄露所带来的风险。

部分APP强制开通权限

近年来,手机APP被曝光收集用户信息的事例层出不穷,是用户真的“对隐私不敏感”,还是没有选择余地呢?

“我就想下载一款普通的手机浏览器,但不开启定位权限就不给你使用。”提起新近下载的这款浏览器,市民黄先生显得非常生气。他向记者展示,点击“禁止”按钮后,该APP弹出对话框显示“请在应用信息——权限中开启定位权限,以正常使用”。也就是说,用户一旦拒绝授予该权限,则整个应用都无法使用,“着急使用应用的情况下,也就来不及考虑信息会不会被窃取了”。

对此,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秋菊表示,大数据时代,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是一个趋势,例如通过“获取设备安装软件列表”权限了解到用户的手机中同时安装了哪些软件,既可以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实现对该用户标签化……获取的消费者信息越多,能绘制的消费者画像越精准,从而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

在她看来,互联网公司作为手机APP的开发者和监管主体,对其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形没有明确界限,同时,相关部门对其监管目前也存在不足。日益繁杂多变的网络交易中,服务商忙于应付各种生意,对于用户信息保密仅是基于商业道德或品牌荣誉的角度,其实施力度可想而知。

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和平指出,手机APP软件程序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方式和载体,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应由企业承担。按照现行法律,如果用户信息泄露,企业是需要承担一定赔偿责任的。

(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