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使用风险大 电动平衡车岂可沦为危险玩具?
观点采撷: 明确电动平衡车产品属性势在必行 如果产品属性不明确,对电动平衡车的有效监管自然就无从谈起。模糊的定位,导致其以“四不像”的面目在市场上销售。虽然交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电动平衡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但依然有人违反禁令,把电动平衡车当成通勤工具;而如果将其视为一种玩具,它的速度太快,更缺乏适用于儿童的保护措施。如果不掌握熟练技能,在使用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事故、受伤。 因为“时尚”的特点,不少厂家瞅准了销售电动平衡车带来的丰厚利润。近几年,各种品牌的电动平衡车出现在市场上,有的技术设计不达标就匆忙上市,有的电动平衡车采用劣质电池等不合格配件。尽管打着科技、人工智能等名头,但电动平衡车行业的无序竞争,拉低了产品质量的门槛。不少缺乏积累的厂家,在资本的助力下入局,埋下安全隐患。 实际上,更适合电动平衡车的定位是“运动娱乐工具”。电动平衡车虽然提供动力,不需要使用者付出太多的体力,但要想真正驾驭,需要掌握相当的技能,属于运动能力的范畴。就像滑板、轮滑等运动工具一样,电动平衡车提供的是一种运动体验。明确了这样的产品属性,才能进行合乎实际的监管,向消费者提供使用指导意见。 首先,对电动平衡车的使用场地要有明确限定。目前,交管部门明确电动平衡车不得上路,无疑是开了个好头。但这并不意味着除了公共道路以外的空间,电动平衡车就可以横冲直撞。怎样的场地适合电动平衡车使用,哪些地方又不允许电动平衡车使用,消费者和管理者都需要答案。 其次,对电动平衡车的操作技能,要引导和鼓励形成认证体系。很多带有危险系数的运动,都有相关组织对参与者进行认证和分级。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电动平衡车爱好者可以成立协会,制定入门者规范,并进一步推出考级、考证等措施,把电动平衡车使用纳入社会组织的协调管理中。在此基础上,设计电动平衡车的保护规范,比如要求使用者必须戴头盔。 此外,对电动平衡车的技术指标,应在生产源头进行更详细的规制。比如,电动平衡车应该不应该限速,应该限制在怎样的速度;应当安装怎样的保护装置,在发生危险情况时降低风险。只有实施严格的技术指标,才能淘汰不合格产能,让行业取得规范发展,最终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体来说,作为市场上新近出现的产品,对于电动平衡车的监管,要在谨慎探索和尝试中形成更严密的规范。这不是为了把电动平衡车一棒子打死,而是为了使其更加契合市场需求,既让爱好电动平衡车的人享有使用的乐趣,也让公共安全得到应有的保障。只有尽可能消除概念、定位的模糊,才能消除分歧和误解,让电动平衡车在合理空间使用,不让无辜者被“飞来横祸”所伤害。 □王钟的(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