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微信号出租“生意”隐藏哪些秘密?

2020-08-06 14:51:46 来源:福建法治报

观点采撷:

拿虚拟财产换小钱 当心吃大亏

不用付出任何劳动,把现成的微信号租出去,躺着就能赚钱,甚至还有受骗者打过这样的算盘:“一天一个号50元,那么注册10个号,一天收入500元,月入1.5万元不是梦!”仔细想想:天底下会有这样的好事吗?微信号只要有手机号就能免费注册,为什么人家要花钱跟你租?凡是看上去像馅饼的,往往都是陷阱。

说白了,这类租微信号的骗局,其目的大都是为盗号,由于微信打击违规恶意账号的力度不断加强,恶意注册的路子行不通了,那些想干坏事的不法分子就盯上了普通用户的微信号。一旦扫了对方所给的二维码,等于将自己的号拱手送人,最多也就是赚个几十元的所谓“定金”,但后续带来的麻烦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如武汉一名19岁女孩,租出去的号被用于发布刷单、兼职等诈骗信息。还有人的号被盗用去猛刷色情信息、诈骗在线好友、从事各类违法行为。由于平台对此类信息封禁非常严格,基本上这些号都活不过一两天,属于用完即弃,号贩子需要囤积大量的微信号,所以那种打着“无害”“副业”旗号的租号广告,近年来才这般无孔不入、随处可见。

很多人或许觉得:“我的号是我自己的东西,我爱租就租,别人拿去干什么我也管不着。”此言绝对是差矣。且不说,明知内幕不干净,为了贪图小便宜把号租出去,其实就是变相包庇违法犯罪行为,成为危害网络环境的帮凶。仅就个人得失而言,也十分危险。微信号属于个人的虚拟财产,看上去无形无状,没有成本,事实上与个人隐私、人际关系网、账户资产都有紧密联系,事实上已经成为“网络身份证”。试想,如果有人拿50元要租你的身份证、户口簿,你会那么轻易地交出去吗?难道不会多考虑一下后果吗?事实上,也已经有不少案例表明,出租微信号风险重重,个人的身份信息可能会被贩卖,语音对话资料被窃取用于诈骗,线上好友被骚扰欺诈等等,可谓是贪一时小便宜,后患无穷。

近年来,随着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得到认可,微信、QQ聊天记录已可以成为呈堂证供,很多人开始考虑虚拟财产继承的问题,看上去,这方面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天然的虚幻感,很多人对虚拟财产的重要性依然认识不足,没有良好的保护和处置意识,遭遇损失的时候也不知该如何补救维权。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对现实的渗透越来越深,虚拟财产保护的风险也会日益严峻,就算平台采取再严格的管理拦截措施,警方再努力地追溯破案,也很难阻止出于无知和贪欲将自身权益拱手送人的行为。须知个人财产的第一道保护线,只能是高度的自我防范意识。

这便需要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对更广泛的人群开展更深入的法治宣传和引导,让更多人意识到虚拟财产并不虚,而是实实在在地会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更需要每个人去树立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和证据留存意识,守护好自己的虚拟财产,避免被卷入网络黑灰产业的漩涡。

(屈旌 楚天都市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