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上》中生态环境损害涉及的法律问题(下)
案件三:偷猎、买卖麋鹿案 法官罗远撞见一辆面包车内装着一只受伤的麋鹿,便立即报警。随后听见偷猎者与老蒋私房菜店老板的谈话,两方在商讨买卖麋鹿的价格,最终几人均被抓获。 问题: 偷猎、买卖麋鹿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法官解答 张海风法官:麋鹿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偷猎者无视狩猎法规非法猎捕麋鹿并出售,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私房菜店老板知道或应当知道麋鹿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而非法购买的,将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若店老板知道或应当知道麋鹿是非法狩猎而购买,则还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案件四:黄卫龙禁渔期非法捕鱼案 七旬老人黄卫龙在陵江禁渔期间使用地笼网捕鱼9斤,被检察院提起诉讼。经检察院调查,黄卫龙系累犯,并且捕获的鱼中有两条属于珍贵鱼类。 问题: 黄卫龙在禁渔期、使用禁用工具地笼网捕鱼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捕获的鱼类中存在珍贵鱼类会加重处罚吗? 法官解答 张海风法官:黄卫龙在禁渔期、使用禁用工具地笼网捕鱼涉嫌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该罪是指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行为。在禁渔期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或者在禁渔区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只要满足以上任一情形,都构成情节严重。该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至于是为了营利或者其他目的,均不影响本罪的构成。所以黄卫龙捕获的鱼重量虽然只有9斤,但其在禁渔期内使用禁用工具地笼网非法捕捞,破坏渔业生态资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且其使用工具对量刑有重大影响,这也是剧中林海岚法官执着于要找到地笼网证据的关键原因。 非法捕捞的过程中,黄卫龙虽然只捕捞5条刀鱼,但是捕捉到2条长江刀鲫,长江刀鲫是珍贵鱼类,捕获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将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数罪并罚,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择一重罪处理。另外需要说明的,黄卫龙作为累犯,法定应从重量刑。 案件五:雷亮非法占据小码头、非法采砂案 荣水村黑恶势力头目雷亮带领其下属无视政府的采砂禁令,做起采砂、运砂、销砂的一条龙事业,不仅破坏当地居民先人祖坟,甚至造成许多农地坍塌陷落。同时,因应运砂的需求,他还经营起非法小码头的行当。随着事业版图逐渐扩张,雷亮也不再将政府放在眼里,其违法行为日益猖獗。最终,嚣张的雷亮受到法律制裁。 问题①: 雷亮等人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开采建筑黄沙将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因采砂导致农地坍塌陷落应负哪些责任? 法官解答 张海风法官:雷亮等人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采砂的行为,属于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行政机关根据情况严重与否,可以先处以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若雷亮等人拒不停止开采,其行为违反《矿产资源法》有关规定,将构成非法采矿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若雷亮采砂行为未停止,后续导致农地坍塌陷落,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条的规定,采砂行为作为一种高度危险活动,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经营者采矿导致地面塌陷,进而造成他人财产损害的,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问题②: 未经授权不得在哪些地方开采矿产资源? 法官解答 张海风法官:根据《矿产资源法》相关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在取得采矿权之后也不允许肆意开采。首先,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地区以内未经授权不得开采;其次,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距离以内开采矿产资源也需授权;再次,在交通要道,即铁路、重要公路两侧、重要河流、堤坝两侧一定距离开采矿产资源也需授权;最后,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非经授权不得开采。 法官提醒 张海风法官: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来源的各种生物体,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生态系统中,彼此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网络,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意义重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生态资源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合法合规。第二,应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并采取恢复和赔偿措施。第三,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避免单一要素的治理导致生态失衡。在资源开发中考虑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如通过森林、草地、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最后,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报记者 王思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