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手中藏品有人愿出300万元收购? 55人涉合同诈骗被公诉

2018-03-01 10:56:28 来源:福建法治报

2017年4月的一天,家住河南的李梓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某文化交流公司的员工,名叫阿明。阿明表示李梓手中如有藏品,他们公司有意收购。李梓心想巧了,他手上恰好有藏品需要出售。之后的沟通十分顺利,李梓很快决定亲自去上海一趟,可等待他的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鉴宝圈套。

2017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警方破获了一起涉文玩诈骗案,李梓就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个。日前,5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古董收购公司暗藏猫腻

2017年4月初,晓刚如往常一样来到公司上班。他所在的公司为上海某文化交流公司,不过在这里,他不叫晓刚,而叫阿明。他日常的工作就是从网上或者公司提供的名单里找到拥有藏品的客户,然后以“收购”之名将他们约来上海。

李梓来到装修豪华气派的上海某文化交流公司,阿明请来“领导”夏组长与李梓协商收购价格,最终达成了以300万元价格收购此藏品的意向。看着一脸喜色的李梓,阿明知道“好戏”开场了。

果然,夏组长随即拿来一份收购意向协议书,让李梓签字,并告诉他完成交易还需要一份鉴定报告。如果鉴定结果达到收购意向协议书上的标准,该公司就进行收购。

李梓拿着藏品去了该公司指定的鉴定机构,支付了1.58万元的鉴定费。一小时后,李梓拿着未拆封的鉴定报告匆匆回到了该公司。此时夏组长却告诉他,经鉴定,他的藏品有部分指标未达到标准,公司不能予以收购。对于李梓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阿明“适时地”提出折中的办法,李梓可以将鉴定证书留下来,公司帮他留意是否有感兴趣的买家。

李梓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他不会想到,在他走后,这家公司拿回了他支付给鉴定机构的大部分“鉴定费”,阿明随即也分到了4500元“提成”,而那个“感兴趣的买家”永远不会出现。

与李梓有相同遭遇的,至少还有上百人。

“收购”“鉴定”沆瀣一气

2017年4月,警方陆续接到多起报案,多人涉嫌以鉴定古董、文物为名收取鉴定费,实施诈骗行为。经调查,警方一举摧毁4个位于嘉定、普陀、杨浦、虹口的犯罪窝点。

同年5月,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在审查中,检察机关发现,此案中的犯罪团伙人数众多,内设机构清晰,层级明确。他们分成ABC三区,每区设一名“区长”,区下再分组,每组一个“组长”,另有数名业务员。这些业务员年纪都不大,他们不懂收藏,更辨不了真伪,但对公司的业务流程却了然于心:上网找拥有藏品的客户,哄骗其来公司,再以高价收购为诱饵,带着客户去指定的“鉴定机构”做“专业鉴定”,当然客户少不了支付一笔不菲的“鉴定费”。最后只需找理由拒绝收购、中止交易即可。

在高回报的预期下,被害者很难不动心,加上这些公司装潢十分上档次,到处摆放“藏品”“证书”,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另外,公司配备“专家”,在客户面前,“专家”拿放大镜看一看、手电筒照一照、用秤称一称,显得很专业。装修豪华的公司加上“专家”坐镇,客户即便有所疑虑,最后还是会打消。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有“鉴定机构”,他们事先与这些公司也有预谋,所谓的鉴定报告也没有真实性可言。

涉案人数众多 起诉55人

因该案时间跨度长,涉案人数多,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互相交织,被害人遍布全国,取证难度高,嘉定区检察院第一时间依法提前介入了解情况,掌握案情动态,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补证意见。

日前,该案的5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指控,2015年至2017年间,犯罪嫌疑人夏某等人伙同他人预谋利用电话、微信等通讯工具随机联系收藏品持有人,之后以上海某文化交流公司能高价收购被害人持有的收藏品为由,骗其携带收藏品至该公司,由公司业务员进行接待,并由公司其他人员假冒经理、专家,虚构收藏品的价值,并称上述公司愿意高价收购被害人的收藏品。在骗得被害人的信任后,又以公司收购收藏品必须先对收藏品进行鉴定为由,带被害人至两家鉴定公司进行鉴定,鉴定公司工作人员及该文化交流公司经事先预谋随意对鉴定费用进行定价,并出具虚假鉴定报告,从而骗取被害人的鉴定费用。后该文化交流公司工作人员以各种虚假理由拒绝收购被害人的收藏品。

检察机关审查发现,这个文化交流公司经营期间没有进行过一次成功交易。

(文中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童画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