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高回报”的诱惑

2019-01-10 13:17:33 来源:福建法治报

因资不抵债,一男子从网上下载合同,

虚构医疗项目邀亲朋好友投资,随后拆东墙补西墙。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月10日讯  如今,许多人把投资看成是“钱生钱”的快速生财之道,哪里利润高就往哪里投。殊不知,他们只看到投资的收益面,而未看到投资背后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近日,福州市仓山区法院审理了一起虚构医疗项目诈骗案,被告人因资不抵债,竟打起身边亲朋好友的主意,虚构投资项目,许诺高额利润,诱骗受害者前来投资。

投资项目 倾己所有不料被骗

“还欠我500多万元,这些钱不全是我的,借款人天天来我家催债,我现在跳楼的心都有了!”2016年9月,发现自己被骗的福州市民陈某向公安机关报案。

据介绍,2015年9月,手头上有些闲钱的陈某与好友高某一起做医药、医疗器材相关生意。起初,陈某将资金投给高某,双方约定月利率为10%。后来,陈某了解到高某其实是把自己的钱投给了另外一位老板鲍某,他便渐渐与鲍某熟悉起来。

2016年7月,高某不再继续做医药生意,便告诉陈某其可以直接将钱款转给鲍某。之后,鲍某告诉陈某,跟着自己投“回报”更高,月收益能达到18%-20%。

鲍某还称其与某医药公司“余总”有往来,并拿出该医药公司与福建某三甲医院的业务合同。由于先前与高某的钱款往来都没有出现问题,又看到“合同”上有三甲医院公章,陈某并没有怀疑鲍某给出的高额利润背后是否暗藏危机,而是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不仅将自己的资金全盘投入,还介绍朋友一起来投资。

短短两个月,陈某与妻子张某多次向鲍某转账累计860万元,鲍某共将“回报”381.8万元转至张某账户。可2016年8月21日之后,陈某怎么也联系不上鲍某了,这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同一“套路” 自家表弟竟也中招

面对丰厚利润,被骗的不止陈某一人。早在2013年,胡某通过朋友介绍认识鲍某,刚开始,鲍某多次向胡某借小额款项,因每次都能按时还本付息,给胡某留下良好印象。2013年9月,鲍某告诉胡某,自己在做中药材生意,认识一位中药厂的采购员,正准备筹钱投在采购员那里来获取回报。鲍某让胡某先投5万元,月回报在5%-9%,因按时返利,胡某便更相信鲍某。

之后,鲍某又向胡某介绍许多跟医药有关的项目,口头约定月利率25%-28%。胡某继续投资,还将鲍某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徐某、翁某等认识。听说鲍某买了新房,开着豪车,又看到胡某投资药品确实赚了很多钱,徐某、翁某也很心动,几位朋友便开始将钱转给鲍某用于投资。

尽管胡某已渐渐感觉到投给鲍某的钱款回的有些困难,但因有一定利润,胡某还是陆陆续续参与投资鲍某所说的“项目”。2016年7月,鲍某迟迟没有结算利润,并且不断拖延时间。一个月后,鲍某给的结算利润远不及平常。于是,徐某等人怀疑鲍某资金断裂,便到鲍某住处寻找鲍某。徐某回忆,当天在鲍某家中找到许多合同及多家医院公章。后在众人质问下,鲍某终于承认其根本没有投资任何跟医药、医疗器械有关的项目,之前展示的合同是其自己虚构的。

直到此时,众人才知道所有的一切不过就是一个骗局。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同样的“套路”,鲍某的表弟鲍某某竟也中招。2015年8月,鲍某某从上海回到永泰老家后便在鲍某经营的足浴店帮忙管理。其间,鲍某称自己在做医疗器材投资项目,利润较高,虽未提及具体的回报率,但鲍某某心想,既然是自家亲戚,可以信任,于是开始投资。第一次,鲍某某投了55万元,不到一个月,鲍某便将其中的25万元本金与利润共计30.84万元转给鲍某。之后,鲍某告诉他月利润可达13%-20%,他觉得利润非常可观,便一直将钱款转与鲍某用于投资,直到鲍某突然失去联系,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一年间,鲍某某的投资款累计1050万元,鲍某“返利”72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