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法院建设法庭李勤模法官的审判“秘诀”
擦亮“司法护企”招牌 “谢谢法官!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为我们企业所做的一切!”不久前,李勤模和同事在回访辖区企业时,某水泥有限公司林经理说。 原来,该水泥有限公司在厂房扩建、道路建设时,占用了隔壁石墨厂的部分厂房,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在与当地村委会、水泥厂协商未果的情况下,石墨厂一纸诉状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如果只是简单地一判了之,势必造成双方关系紧张,既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发展,对当地社会稳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法庭调查后,李勤模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 随后,法庭及时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制定详尽的调解方案。李勤模等人先后9次到当地政府、村委会,召集双方当事人及有关部门协调处理此事,经过努力,双方尖锐的对立情绪有所缓解。法官们又趁热打铁,多次组织双方负责人坐在一起,引导他们从今后的长期合作与发展考虑,理性处理矛盾。终于,双方达成了和解,该水泥有限公司顺利竣工投产。 随着辖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济纠纷案件逐年增加。企业活,则经济活,为此,李勤模和同事们将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作为目标定位,及时、慎重、稳妥地处理涉及企业的各类纠纷,“司法助企”就是他们扶持经济发展的又一新招。 据了解,建设法庭采取设立联系点、发放联系卡、举办法律讲座、邀请旁听庭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络;针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精心编印了《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的十项提示》,帮助企业找出法律风险点、矛盾易发点,及时防范各种风险,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去年以来,李勤模走访辖区企业265家,实现了走访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普法宣传百分百,辖区96%的企业实现无讼,且涉企案件呈每年递减18%的良好效果。 建设镇党委、政府领导曾深有感触地说:“有李勤模这一批人在建设法庭,为辖区群众排解纠纷,化解矛盾,我们就可以全身心地抓经济、谋发展了!” (本报记者 黄丽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