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扶贫路上的“赶考”

2017-12-12 09:09:31 来源:福建法治报

省检察院派驻屏南县郑洋村干部刘希彬的驻村故事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2日讯   干净的水泥路面、宽敞的休闲广场、多彩的小花遍地烂漫、清澈的小溪流水潺潺……初冬时节,蜿蜒山路驱车半个多小时后,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记者方知,已经抵达此行目的地——屏南县寿山乡郑洋村。

郑洋村是省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2016年11月,省检察院干部刘希彬受省委组织部委派进驻郑洋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由于驻村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刘希彬犹如“赶考”般掐着指头算时间。在刘希彬的努力下,如今的郑洋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党和群众交出了一份优秀的驻村帮扶“答卷”。

“短短一年,郑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接地气!”屏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芳如是称赞。

涣散组织成党建新典型

郑洋村是老区基点村,虽有近千人口,却因地处偏僻,经济落后,绝大部分村民常年外出谋生,留守家园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和婴幼儿。

“村干部之间有隔阂,党支部会议很少开,党员没有过组织生活,党组织一盘散沙。”刘希彬说,党组织涣散是他进驻郑洋村后,感受到最严重的问题所在,必须通过整顿凝心聚力,提振“精、气、神”。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刘希彬就把自己当作郑洋村的一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对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期盼。

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刘希彬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班子建设中的领头雁、调节器、润滑剂的作用,及时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体党员、干部开诚布公,畅谈感想。

刘希彬说,组织生活也得讲究创新,这样才能更有活力。在他牵线搭桥下,郑洋村党支部与宁德市城建集团党总支、闽东建总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还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厦门、政和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一个‘外来书记’都如此用心,我们村两委再不搞好团结,还有何颜面可言!”村党支部书记倪连汉颇为惭愧地对记者说,通过刘希彬一系列的举动,村两委干部之间团结协助、合作共事、争先进位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个制度型、规范型、学习型的村党支部逐步形成。

破旧村落成美丽新农村

“你们脚下站的地方,原先可是一块破败不堪的菇棚呢。不可想象,是吧?!”走在宽敞整洁的“郑洋广场”上,村主任倪家宵对记者说:“没有刘书记的干事魄力,我们村是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补齐短板,改善民生,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与实惠,是刘希彬驻村一年来从未间断的努力,他牺牲了大多数周末时间,一头扎进村里一件件抓落实。

郑洋溪穿村而过,之前很多村民都往河道倾倒垃圾,造成河道经常堵塞,不但臭气熏天,而且导致村庄经常遭受洪水威胁。刘希彬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对河道进行彻底整治,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大变样。

漫步村中,除了干净整洁、鲜花相伴之外,令人惊奇的是,郑洋村居然没有大多数农村普遍存在的线路“蜘蛛网”景象。“我多方协调电力、电信、移动、广电网络等相关部门,筹资实施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刘希彬“揭秘”道。

“郑洋村的变化真了不起,就连大城市如今都还有很多‘蜘蛛网’呢。”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方齐苗到访郑洋村调研时由衷地称道:“刘希彬不但是一名办案能手,同样也是一名农村工作能手。”

驻村以来,刘希彬在省检察院的支持下,带领村两委通过各种途径争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健身广场、灯光球场、森林公园、农业观光栈道、停车场、公共厕所;添置了垃圾车、修建了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拓宽改造新村连接旧村桥梁,实施巷道拓宽修复和全村改水改厕,对房前屋后乱搭盖进行整治拆除,进行村庄景观绿化,布设灯光照明;废弃的小学改造成村委楼,旧廊桥修复一新,旧礼堂也改造成群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齐图书室、科普室,开通村广播,群众的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素质明显提高。

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何以能完成那么多在常人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除了积极争取外部资金、项目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刘希彬道出了他感受最深的驻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