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扶贫路上的“赶考”

2017-12-12 09:09:31 来源:福建法治报

重点穷村成脱贫新样板

“今年屏南县很多乡村的茄子价格都很低,甚至无人问津,而我们村种的茄子,却能卖出每斤1.3元的保底收购价。”蔬菜种植户倪连波开心地对记者说。

郑洋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是刘希彬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努力,成功引进深圳元一农产品有限公司到村里建立供港蔬菜基地,为村民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服务,并且实行保底收购价,将村民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一年来,已种植花菜、茄子两季,菜农收入大幅提升,有效破解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质的转变。

在刘希彬的引导和扶持下,精准贫困户和村里能人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今年33岁的返乡青年倪昌明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倪昌明在福州从事空调安装10多年,但一直攒不了钱,父亲又因病卧床多年,是村里的精准贫困户。刘希彬了解情况后,鼓励他回村创业,并四处奔波为其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刘书记的帮助下,我家养的第一批2000多只鸡鸭即将出售,相信日子会很快好起来的。”倪昌明信心满满地说。

刘希彬还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福建秋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促成了部分农户与该公司开展合作“散养黑山羊”。他鼓励残疾人倪家灶鼓起生活勇气,发展生产,帮助倪家灶流转荒地30亩,种上了巨峰葡萄,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一年来,郑洋村产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拥有1个扶贫产业基地、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个经济实体。

刘希彬最为关心的还是村里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困难群众,把他们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中。他多方筹集资金、衣物分发给全村贫困户、老弱病残困难群体,并给大学新生、老党员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

驻村任职临近结束,省检察院驻村考核组一行到访郑洋村时,村民们自发围向考核组,一再向考核组提出请求挽留刘希彬,现场感人。

“感谢省检察院为我们村送来了这么好的一位驻村书记,他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一位老大娘感激地说,村民曾全体联名偷偷给省里有关部门寄去了“挽留信”,真心希望刘书记能继续留下来。

“虽然结束了短暂的驻村工作经历,但我的心依然会一直与郑洋村的父老乡亲在一起。我相信,这段难忘的经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刘希彬动情地说。

(本报记者 黄锡顺 实习生 叶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