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治理:“110”服务众需求
一批队伍解万难 让群众的事“有人办” “现在乡里定期组织人员到村里来给我们理发,老人们都很高兴,感谢你们的帮助。”不久前,70多岁的桂林乡大岭村村民黄成才特意给“民生110”服务中心打来了反馈电话。 原来,黄成才曾向“民生110”反映村里留守老人理发难的问题。桂林乡是邵武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而大岭村离乡里还有10多公里,且路难走。“我想剃个头,可村里没有理发店,乡里又太远。”黄成才很无奈,“村里有十几个没人照顾的留守老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还有五六个老人行动不便。”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邵武市“民生110”服务中心立即将其转办给了桂林乡“民生110”。很快,志愿者们便主动上门,解决了老人理发难的问题。此后,志愿者们定期都会到村里给老人们服务。 采访团记者采访邵武“民生110”工作人员 为有效对接群众的诉求和服务需求,让群众的事随时有人办,邵武“民生110”成立了四种类型的高效服务队伍,一是由村居一级网格组成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人员;二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组成的快速联动反应队伍;三是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四是建立市场化专业服务队伍。 “民生110”通过四种类型的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了既有政府参与,又有市场服务,把市场的有偿服务机制引入民生服务,做到了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的有机结合。建立全市困难家庭信息库,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专业服务公司免费为其上门提供相应服务,有效对接了精准扶贫,为公共服务经费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准点,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务实高效的‘民生110’工作机制有力的推进了邵武市民生服务由粗放到精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变,实现了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部门‘全联动’、服务内容‘全方位’,架起了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黄德才如是说。 (本报记者 周新 汤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