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校外培训持续高热不退 线上课程挤占春节假期

2019-02-13 11:02:10 来源:福建法治报

家长缘何不买教育减负的账?

周一全天英语课;周二、周四线上数学课;周三舞蹈课;周五线上英语课;周六上午绘画课,下午视唱练耳。这是4岁的北京女孩周周在一周内的课程安排,但这并非全部。按照周周父母的计划,2019年春暖花开后要给周周安排一项运动,现在的备选是花滑课程。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这堂运动课安排在哪天上。

2019年春节假期,在海南过年的周周依旧没有闲下来。当线下的课外班纷纷放假停课后,线上课程成为家长们的首选。从1月底到正月初十,周周有两个线上短期强化班;就连大年初一和初四的上午,周周也有两节线上英语课。

“看到这样的安排,很多人都会觉得对孩子来说太残忍了。但现实是,英语、数学、舞蹈这些课程都是孩子自己坚持要上的。”作为周周的妈妈,刘凤楠并不认为女儿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但不给孩子减负则是目前中产阶层家庭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不想抢跑更不愿落单  家长培优心理在作祟

按照曾经的计划,现在每周只上4天课的周周,将在两年后提前从幼儿园“毕业”,开始学前班生涯,之后直接进入小学。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安排,原因很简单——方便“幼小衔接”。

对于这样的幼儿园安排,刘凤楠说她并非拍脑门决定,而是前辈们的经验之谈。

刘凤楠的好朋友鄢紫的女儿2018年开始上小学,也属于幼儿园的提前“毕业生”。谈及提前“毕业”的原因,鄢紫说缘于和幼儿园老师的一次谈话。“当时,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下半学期。老师对我们说:‘全班25个孩子,有9个已决定不来上大班了,这些孩子都去上学前班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鄢紫说,“听到这个情况时,我就开始纠结了。”

鄢紫告诉记者,她当时就打听了附近孩子的学习情况,最差的也是在上小学一年级前在培训机构上了两个月的“暑期幼小衔接”。“但这是两年前的情况,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情况对我来说已经没有参考性了,如今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培训班的风气有愈演愈烈的感觉,当时我女儿班上居然走了这么多的孩子,这让我始料未及。”鄢紫说,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很多公办幼儿园。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此后各地教育部门开展整顿工作,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但一些家长的对策却是让孩子退园,参加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培训班。

不过,2019年初,刘凤楠改变了计划,原因是目前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一系列整顿。

“我的一个朋友给孩子报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学前教育机构,一年费用将近4万元,以前是上下午全部是文化课,中午有小床睡觉。整顿之后,变成上午两个小时的文化课,下午就是玩,中午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刘凤楠说,有关部门的整顿让培训机构尤其是学前班教学越来越不稳定,“瞬息万变,我们不能再全部寄托于未来的学前班,只能细水长流。”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现,与周周类似的情况非常普遍。“我不想让女儿‘抢跑’,但更不想‘落单’。”5岁北京女孩梓萱的妈妈告诉记者,幼儿园一放假,她就与相识的几个家长一起报了名,“报了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以为教孩子认识100多个字已经很多了,与‘启蒙班’的家长一交流,才发现竟然有识字四五百个的孩子。这样的‘学霸’娃娃都在‘启蒙’,像女儿这样的‘白纸’孩子必须得加油了。”

还有更拼的家长。3岁北京女孩芊芊从1岁就开始学习各种课程,从最初的唱歌、跳舞、做游戏,到2岁开始的右脑开发课程,直至现在的芭蕾、戏剧表演以及英语课程。“唱歌、跳舞是为了让孩子的性格开朗一些,右脑开发则是为今后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打基础,芭蕾这样的舞蹈课程则是现在几乎所有小女孩的必修课,体态很重要。”对于另外两门课程,芊芊的妈妈黄小玲提到的原因令记者瞠目,“很多小学现在都有英文戏剧表演,所以学英语是必须的。如果口语不流利,根本没有机会上台演出,戏剧课则可以让孩子在这方面更有信心。”

2019年,芊芊又将迎来三门新课程:乒乓球和绘画、乐器。关于学什么乐器,黄小玲打算先给芊芊做个测评以后再说,因为“现在的乐器不能学得太大众化,小众乐器更容易脱颖而出”。

接下来,还有击剑、射击、滑冰甚至桥牌等可能等待芊芊去尝试。在黄小玲看来,要学就学“不一样的,别随大流,因为现在孩子们都在学”。